知乎/贾郑婧
虽然没“完全拥有”过,但感受还是可以谈一谈滴……(其他就商业机密吧)
我觉得,把所有感触全倒出来,一定会精尽人亡……所以,就先简要的说一说。
谈的前提是,让我民先定义一下“唱片公司”这个名词:
虽然在美帝国家,“唱片公司”就是相对单纯的从事唱片相关业务,具体哪些业务维基百科吧在这不做赘述。也不排除美帝各种中小厂牌跟我朝一样一条龙都做,但因为咱们是在内地,又是在这个内地音乐工业欠发达分工不明细的阶段,暂且就把“唱片公司”定义为大多人所想的那样,即从事以下业务线:
1.制作:录音棚管理运营、词曲版权管理、制作人管理与合作、制作音乐、制作唱片、平面造型、制作MV等
2.企划:A&R、挖掘/签约艺人(包括新人/老人)
3.发行与PR:公关、宣传、市场。宽泛的说还包括与发行商合作发行唱片(过审、版号、铺货)
4.经纪:旗下签了经纪约或包含经纪约(比如所谓全约)艺人的经纪事物,代言啊、商演啊公益活动啊等等(整个公司收益来源之一)。我一般戏称:二道贩子
5.演出:自己投资主办或与其他合作公司一起主办/承办的演出项目(整个公司收益来源之一)
6.版权:公司代理的音乐、或公司拥有版权的音乐,通过与移动啊电信啊之类的无线音乐运营商合作,以及其他各种合作,收取分成/买断费用。(整个公司收益来源之一。若是特擅长做口水歌,做一首火一首,那收益会比较可观)
7.明星周边
怎么样,够一条龙吧……因为只干其中某几项业务,是很难维持公司运营的。比如你会发现有很多演艺经纪公司,这就是像收割麦子似的,专门签成熟了的,已经红了的艺人,做他们的买卖;而做音乐的公司,也不能说越来越少(明显还是倒了一茬又起来一茬,但垃圾歌曲越来越多),总之就是绝大多数纯不赚钱。我们都很想把某一环节做到非常非常专业,同事们也都有此志向(我们一直拿日本公司当榜样),但不可避免的是,当你下大力气去做专一样的时候,也就没有足够精力扑在能盈利的项目上。很尴尬,很无奈。
“欠发达”和“市场分工不明细”相互影响制约。(至于原理是什么,随便看个经济学的书就行,比如《国富论》)
下面,就这7个业务线,挑几个随便说说感触。感触嘛,可能就都是负面,可能用词很不正经。顺带着也插入每天的工作内容。大伙挑着看。
1.制作:
与台湾人相比,内地音乐人太不专业不职业了(希望不要打击到一大片)。比如,已经开会定好了路线,可能第二天台湾老师就能交稿,但内地音乐人不行。这里还是要拿电影举例。什么叫电影“工业”音乐“工业”呢?你必须熟知各种音色各种编配套路分别能对应什么样的情绪表达什么样的音乐主题,在此基础上再去搞创造,而不基础都没搞懂,天天一遍又一遍做实验搞研究,谁又会养你让你搞研究呢,远远达不到“工业”化水平。你觉得,实验水平的,成熟吗?运气好能研究出一首靠谱的歌就不错了,不会再有第二首。
这里面的逻辑是:如果你第二天就能交稿而且像模像样,说明你很有经验很NB;你没能第二天交稿,自己在搞“艺术”搞“研究”拖了很多天才交稿,不能说明你不好;但如果就这还交了个烂稿,就能说明你真的不行。
其实在这方面,也有压缩成本而导致于此的原因。如果与更成熟更NB的音乐人合作,肯定不至于此,但工业化生产,并不是集中所有力量死砸一个艺人一张唱片,不仅要考虑性价比问题,也要考虑投入产出比问题。考虑和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是很重要的日常工作,需要不断去听、去汲取和学习,去发现寻找合适的音乐人来合作。
2、4.企划与经纪(放一块说吧):
A&R部分没什么好说的,必须平时多看国内外的各种艺人各种唱片,留意他们的照片、路线、新闻、音乐,尤其平时要多学习观察社会、心理、传播等各种学科,照着模板,一步一步往下走,最后定稿微调。
至于签约嘛……对于新人,没有一个不热爱音乐的,都为音乐吃了不少苦,都可以为音乐去死。这些毅力和忠诚我一点也不怀疑。但我常说,你爱音乐,你更得学会怎么去追求它,这里面牵涉的问题可多了去了,比如:你的口味、你分得清好坏吗、你的天赋、你的智商、你懂得怎么学习吗、你吃苦能吃到什么程度等等。反正最后结果就是,那些爱音乐爱到要死的人,可能95%只是喜欢“我是歌手我是艺人”这个生活状态,而已。让他们拿这个当职业,非饿死全家不可。
带新人出去参加活动,需要经验很丰富的经纪人,别经纪人也是个新人……要当好保姆、助理、保镖、老师等各种角色。新人们一般也对困难估计不足,对活儿挑肥拣瘦。坚持下来的,后来红不红的单说,至少吃穿不愁,其他的么只好放弃。
至于老人,有的想转签到你们公司,有的想要别的合作方式,完全是一场博弈。这个问题,某老总说过句话:艺人就是条狗……大伙冷静啊别偏激,这是看问题的角度、站的位置不同得出的终极理论。其实谁谁不是逐利啊,哪个艺人都想让公司为他花更多钱,帮她赚更多钱,让他更红(虽然有些艺人真的也就那样到头了……还有些艺人自己带个贴身经纪人,不许换掉,而该经纪人有时候又特没溜儿特SB,于是艺人跟着付出了用人不慎的代价),这没什么不对,不必道德审判。我只想说,在我朝这个漏洞百出的法律条件下,很多东西都是没有严谨条款去约束的,而5000年文明下来人性也一点没变过,契约精神基本就没看见过,而且契约本身也找不到严谨的法律条款来支持(死循环了……)。所以在我朝做经纪,想控制好艺人,要么您太资深了太NB了达到地方一霸哪个艺人见你都要客客气气的地步(比如我前前boss),要么就跟韩国造星系统一样,打小给你摁在哪儿苦练,靠完全的忠诚和遵循(个人觉得苦了点……),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天价的违约金束缚你。
所以看到那些个解约新闻,只想“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如果公司签约的艺人比较多(比如超过3、5个?),他们之间必然会争锋攀比,比如你这套片子是多少钱拍的,他会说他要更好更贵的!比如你刚出了专辑,他就会嚷嚷我的进度怎么这么慢!其实,让艺人之间(尤其新人)多一些竞争是好的,哪哪都是个小生物圈,优胜劣汰什么的。可有时候这个也挺头疼。
3.发行与PR:
世界上最苦逼的人一定是带新人的企宣。世界上最没文化的人可能也是带新人的企宣。世界上最鼻孔朝天最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其实私下里也过得很苦逼的可能是带老人的企宣。记得某大佬说过:这年头歌迷都跑唱片公司上班来了。很调侃,但很贴切。
5.演出:
知乎上讨论演出的帖子很多嘛,也就不赘述了。
6.版权:
版权管理是个庞大的工作,最好用一套数据库系统。都说版权是值钱的是有希望的,这希望估计还挺远。不过,口水歌制造工厂和吃老本的公司们还是能靠版权收上来钱的。
另:我觉得百度百科太害人了啊,以及大伙想要理解啥是“版权”,还是不要用中文的“版权”了吧,这个词还挺粗暴又模糊的,不如英文名词那么细致。
7.明星周边
请忽略不计,折腾半天不够累的呢。
别的:
1.从业人员缺少相关的学校学科的学习培养,特别不职业(论专业这两年还有所改进,毕竟老一辈都意识到这问题了)。但职业和专业还是两个境界。招点合适的人特别特别难。
2.人员流动性太大,可能是大伙普遍管理松散整个公司都缺少现代管理理念所致。所以多储备点简历是有必要的。
3.你会发现大家都在骂谁谁太不靠谱了。谁都想靠谱,可这个靠谱与否,有时候还真不是一个人就能左右的。
嗯,从其他很多角度看上去,它是文艺的、诗意的、光鲜的、时尚的、夺目的,但是当你到了运营公司的层面,尤其会跟其他较发达行业的朋友聊天,去做横向对比,会特别深刻的觉得,这行业像个农村,不像城市更别说发达城市。而从公关广告、IT电信等行业跳槽过来的高管/中级管理人员,往往会特别不适应这种全方位的落后。
农村给人的感觉(我是说第一感觉啊,据说现在农村也很NB),正是:
产值很低很低,大部分人很穷
平均文化水平低
欠发达
思想封闭(不是说看书看电影那种思想,而是看问题比较井底之蛙吧)
人情大于专业大于标准大于一切
是非多
有钱人想给俺们农村投资搞项目,俺们一定要合伙扎他一笔!
有的是理想、热情,但整体智商不高(不排除有特聪明的)、理性欠缺、逻辑丧失
还有一些不能说!
总结一下,就是——欠发达。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适合山大王类型的聪明的乱世枭雄去挣钱。你见过西装笔挺特商务范儿特高端特职业夹个笔记本熟练使用excel的高学历人士能在一个农村取得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