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个网友说写作,她说到了王恒绩写的《疯娘》,这篇文章非常有名,翻译成多国文字,还被改编成戏剧,影视公司争着要版权什么的。
然后我的好奇心就来了,这么nb的文章当然要找来看啊,结果呢......老实说看的我挺不舒服的。
《疯娘》这文章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首先,思想就不正。父亲的行为根本就是一个违法的,够成犯罪的强奸行为,按现在的法律来追究,这种分分钟抓进去。
当然你可以说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局限,当时大家都很穷,疯娘根本活不下去,能和一个找不到媳妇的老光棍一起过算是幸运的了。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题材角度,疯娘作为绝对弱势的人应该怎么在世界上找到位置生活,父亲作为贫穷的人应该怎么生活,应然(不能强奸)和实然(找疯娘生儿子,一起生活)之间的张力是很好的题材。
但这文章中并没有出现这个问题,强奸疯娘生儿子是绝对自然而没问题的预设。现在农村之中留守的女童、智力低下的女人,她们的生存状况依然并不乐观,有关她们被诱奸强奸的新闻并不少见。
就国家现在的发展状况来说,这是彻彻底底的恶,疯娘中这种强奸没问题的预设让我很不舒服。
但《疯娘》这文章更大的问题的还在于里面的感动是廉价的。母爱和疯狂、和贫困生活的冲突是一望了然的,很平很面。
文章里面人都是弱小的,犹如蝼蚁一样生活着,逆来顺受,物质条件极差,一生都匍匐在命运的脚下,犹如在泥潭里挣扎着生存,最终坠落死亡被埋没。
唯一值得歌颂的是母爱,无条件的,穿透一切的,即使疯了还保留下来的母爱。
这里艺术的反差来自于贫困的生活,不能改变的智力疾病和无条件的母爱之间的碰撞。不得不说这个碰撞点不怎么高明。
凭彻底无法改变的苦难和无条件的母爱就能够让文章立起来,并且感动无数人吗?
如果这样就能受感动,是不是来个比惨大会,找个比疯娘的生存条件更恶劣的村子,加一个比疯娘更疯,但对儿子更好的女人来,她的故事就比疯娘更感人,写出来的文章就更好,感动指数就更高?
别的不说,看看我们脚下的蚂蚁吧,更艰苦险恶的生活环境,更彻底奉献的那些工蚁,你不会被它们感动的,不是吗?
作家李锐在他的小说《无风之树》的封底写了这么一段话:有贫困而没有苦难,再贫困也没有文学,贫困是一种客观状态,苦难是一种人心体验。
他说的苦难是什么,要如何认识呢?
反省。
当你面对贫困反省自身,反省整个由人类创造的大环境的时候,贫困就变成苦难。
躬身自省是只有人类才有的能力,分析自身,批判然后改进,人类靠着这一招打遍世界。人之本性与蚂蚁等不同也就在于此,它们已经进入了进化的死胡同,只能可悲的一遍遍重复。
真正的悲剧是有批判性的,《疯娘》全文都是匍匐认命的状态,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读书,缺乏对悲惨生活的深刻认识和批判,在我看来那些贫困凄苦的生活简直只是为了让读者对疯娘感动的材料而已,没有太多深度可言。
贫穷就是贫穷,他是一种罪恶,不值得感谢,也不要拿他去做令人感动的素材,贫穷没有什么好让人感动的。
在贫困生活中凭天生感觉克服精神障碍,对儿子很好的疯女人只能立起浅薄廉价的感动,真正的文学不会仅仅拿贫苦和精神病作为矛盾的焦点。
应该看到造成贫穷的原因:恶劣多灾的自然环境,深植于村民们心中的愚昧、短视与麻木,面对贫瘠又灾难深重的现实,里面的人们几乎别无选择。
我情愿你能对着这些感到震动,而不仅仅是看到苦命的女人然后留下几滴廉价的眼泪。
贫穷,是一个要被铲除的恶魔,而不是用来让你我感动的背景。要看这种类型的,推荐李锐的《无风之树》, 里头有贫困的村庄,也有疯了的女人,最重要的,里头有苦难而不仅仅是贫困,有悲剧而不仅仅是眼泪。
-------------我是分割线-----------------
有人会说,难道不可以不搞那么深刻,仅仅只是表现母子情深吗?
当然可以,但《疯娘》这文章并没有仅仅通过平淡而又至情的生活来表现母子感情,而是用了极端的生活背景和生活条件的题材,所以我们就对她的要求就高一些。
退一步说,表现母爱,母子之情,可以通过儿子充满感情的视角,把文章的缝隙用丰富的细节填充,但这篇文章由于冲突过于尖锐,又缺乏深刻反思,使得那些艰难困苦,绝望虐心都像是在兜售让人感动的材料,在表现母爱方面就像是一条直线,比较面,不够立体,而且还有点一根筋走过头了。
毕竟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令人感动的好文章不是比惨比出来的。
最后,《疯娘》感觉不算很成功,但也算不上烂文,她直面了一些客观存在的艰辛困苦,也曾经确实感动了很多人,我很尊重王恒绩老师。
原文成文较早,现在读者的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听闻王恒绩老师即将推出《疯娘》下部,可以期待下在现在的认知环境下,面对新一代读者,这个故事将如何接着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