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曾经经历过的所有绚烂,终究都要用寂寞来偿还
——《百年孤独》
又是一个举国同庆的日子,辞旧迎新。
人们在呐喊,在欢呼,在举杯庆祝:2017,再见!2018,你好!
2018,最后一批90后,也踏入了成年区。我在不知不觉中又成熟了一岁,而爸妈也在不知不觉中又老了一岁。
其实我并不害怕成长,也不害怕自己去撑起头顶的那片碧海蓝天。我害怕的是长辈的衰老,是爸妈满脸的皱纹和发白如霜,是他们日益无能为力的存在感和无事可干的孤独。
星期四下班的时候,在楼下碰到小朱给一位轮椅上的老阿姨上药包扎,旁边是她的老伴,两人看上去都有七十多岁了。问了小朱,得知老阿姨是被烫伤的,而当时那位老阿姨一脸木然,没有丝毫情绪。
出门后,小琴对我说,一看那两位老人,儿女肯定不孝!好歹自己没空照顾,也应该送到养老院去呀!
我无奈地笑笑,跟她说了一个我身边的故事。
我有一个邻居爷爷,有七八十岁,一直和小儿子儿媳住,从小看着两孙子长大的。两三年前,老人家还是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的,所以即使当儿孙都出去打工了,老人家也可以自得其乐,去亲戚家串串门,上茶馆喝喝茶,到左邻右舍唠唠嗑,下雨天就在家拉拉二胡,唱唱黄梅戏,日子还算充实。儿孙在外也无需太多担心,只要给老人家打打电话,留下充足的生活费就行了。
后来老人家患了中风,生活不能自理,儿子儿媳经过百般思虑,终于决定将老人家送到养老院。半年下来,老人家见人就抱怨养老院没家里住得舒适,所以当家人再把他送过去时,他恳求儿子儿媳别把他送走,他就待在家里,一个人也好。
现实有多残忍,我们都知道!用消极点的观点来说,在这个拼爹的年代,社会环境给下一代造成的心理压力有多大,给上一代造成的心里愧疚就有多深,甚至是呈指数增长。所以对于农民出生的儿子儿媳,他们固然舍不得老父亲,可他们更舍不得自己的儿子,他们必须为自己孩子的未来竭尽全力,至死方休。毕竟眼泪总是往下流的,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毕竟他们也想儿孙满堂,毕竟儿子们的人生才刚开始。
但是,把老人家一人丢在家里,他们肯定不放心。所以最终,他们还是无奈地选择了再次将老人送往养老院,只能在每次工厂里放假时,他们顺带多请几天假,劳累奔波回来,再马不停蹄地将满屋子的灰尘打扫干净后,把老人家接回来住几天,陪他吃吃饭,说说话。
如此这样,我们还能埋怨他们的不孝顺么?我们还能责怪他们的自私自利么?父母和孩子,他们奋不顾身,但他们也力不从心。
记得小时候,当我们觉得无聊了,孤独了,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吵嚷着让大人陪我们。可是当人老了,经历了人生百态后,他们明白了人生不易,所以即使他们再孤独难受,他们也闭口不说,反而害怕成为儿女的累赘。
去年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加入了单位的"爱心暖巢"小组,就是定期上门给空巢老人们量血压测血糖。看着那一位位老人独处的环境和状态,以及对我这个陌生人的到来表现出的欣喜和感激,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孤独的黑洞。其中有一位老阿姨,她家住在二楼,行动不便,所以基本上不出门。记得有一次我上门服务,门敲了半天都没人应,我当时胡思乱想担心老人家是不是怎么了。过了好久老人家才听到,开门后她对我说,这一个多星期身体都不舒服,降糖药也没了,她得等到儿子下次来的时候带她去看病,去配药。
我当时听了心里真的好难过。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孤独确实激发了我的同情心,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想到了自己的爸妈。
"如果我一直是这种工作状态,若干年后,我爸妈没准比他们更惨",我对小琴如是说。
想想几年后,侄子离家去上学,我和哥哥嫂子又在外打工,只有年迈的父母在家,而曾经的左邻右舍早已不见了。偌大的房子,楼上楼下,除了彼此的对话,只剩下空旷而响亮的回音,曾经的吵吵闹闹,也因思念更添孤独。
即使我们有能力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买了房子,把他们接到身边又怎样,语言不通,加上他们习惯了宽广的生活空间、农村的规律日常和熟悉的乡音面容,城市的生活质量再高,他们还是想念家乡的一切。也许,上了年纪的人,都觉得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己的草窝吧。
初中的时候学过一篇古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好一个大同社会,好一个天方夜谭,好一个水中月镜中花。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日子很苦,但至少儿女膝下,子孙满堂,每个传统节日,就是隆重的节日,就是团团圆圆,就是热热闹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