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先贤教学靠打
殷商时期,我国出现最早的汉字——甲骨文。甲骨文的“教”,像大人画一些文字教小孩子记认的现象。右边像人手持教鞭,左边一个“子”表示儿童,“子”上两个叉代表算术的筹策(小木棍或草杆)。记认不清,就小施忝罚,这就是“教”。用肉体的刑罚来督导学习,所谓“不打不成材”也。
古人那么聪明,当然不会一直把文字镌刻在龟甲与兽骨上,于是“简牍”出现了。简牍上的文字用笔墨书写,最早发现于战国初期,流行于先秦,两汉时期最盛,直到东晋末年才被纸质文献所取代,其使用时间长达千余年。
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造纸术结束了简牍繁复的历史,唐宋时期印刷术的发明,又让手抄书籍埋没在了历史洪流中。
几千年前的学校长什么样?
说完了文字和书籍,那么,古人是在哪儿上学的呢?
早在夏朝,“学校”便已出现!夏商周时期有关学校的称谓不一,有“庠”,“序”,“校”,“辟雍”,“泮宫”等,“辟雍”和“泮宫”可能是当时的高等教育机构,“辟雍”乃周王室设立,“泮宫”则是诸侯设立,只招收贵族子弟入学。
春秋时期,孔子大胆提出“有教无类”、“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并身体力行创办私塾,私学由此而生。其中书院是私学发展的高级形式,家喻户晓的梁祝故事就发生在万松书院。汉朝以后,中国社会的官学与私学都非常发达。
“西学东渐”——新式教学手段来华
近代洋务运动以来,兴办了中国第一批新式学堂。其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五段”教学,经凯洛夫等人改造后传入中国,形成了以“传递-接受”为主的教学模式。“教科书+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渐渐流行,并实施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
一直到今天,“粉板教学”仍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疯狂的互联网
马云说,大家还没搞清PC时代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时代就来了。
20世纪末以来,互联网让学校的概念产生巨大变化,出现了“网络学校”、“远程教育”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形式,教育发展步入社会化阶段,知识资源更加丰富、获取更加便利、传播更加迅速。
“互联网+”时代,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应运而生,教育步入智慧化教育阶段。2015年,大数据的爆炸式发展改变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让智慧教育的概念更加鲜明且具有时代特征。
大数据带来了革命!
为什么大数据可以成为传统教学的革命?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提供一些数据,我就能做一些改变。如果给我提供所有数据,我就能拯救世界!”
传统教学中,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怎样去掌握,掌握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要到作业、考试时看学生“复制”知识的效果如何才知道。
这种“教师本位”虽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极度缺乏活力,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以前,国内整体知识水平低下,这样的方式极大普及了基础教育,但是,现在中国已经开始强调创造性,要从“制造”向“创造”迈进,就急需一种更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方式!
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教学正是为培养这种创造性而生,非常注重“学生本位”,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
没错,“大数据”让一切变得更简单了。以学乐云教学为例,平台覆盖学校的日常教与学,其大数据技术将采集、记录师生在平台上的每一步有效操作,自动分析每个学生和班级整体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成果,帮助教师轻而易举地知道每个孩子的特点、现阶段水平,从而制定出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化教学方案,科学合理地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粉笔、黑板、书本,过去我们所熟悉的课堂“老三样”将慢慢消失,而由VR设备、电子白板、平板电脑、数字资源等打造的未来智慧课堂则缓缓登场唱主角。未来的智慧课堂,将是依托“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度整合先进教学设备、手段和海量教育资源,并能高效开展多种“教与学”模式的一种新型课堂环境。
正如电脑远强于人脑的计算能力一样,依靠人力做不到的,技术可以做到。高度信息化的课堂,将不再是老师“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时代,不再是学生“春困夏乏秋无力”的时代,教师将清楚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将热爱表达他们的创造思维,乐于掌握最有趣味的知识与技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尖端人才。
在未来,学乐将更好地服务教育主管部门、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整合先进教育理念、智能教学设备,让先进的教学技术在教育中,绽放出最为妍丽之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