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代青年作家中,李静睿素来不同俗流。她在新书《北方大道》的序里写道:“ 这个时代大概有它火热的主题,我却只想待在一旁,做一个冷冷的反义词。”
书的封面是蓝色的,一个寂寞的背影和腰封的宣传语呼应:沉默的时代里,生活照常流淌,个体奋力逆行。
《北方大道》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主人公大部分是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八个故事里似乎没有一个人的婚恋是美满的,每个人都守着自己的寂寞(或许也和他们都没有孩子有关)。与其写一个安慰人心的故事,作者更感兴趣地是描写真实的生活与人性的软弱。
李静睿的小说背景跨越北京、纽约、东京和自贡,不论是小城镇还是大都市,她都能够驾驭自如,将小地方的凝滞感与大都市的生存焦虑在细节中一一展现。或许她可以算作一位批判现实的作家,但她并不呐喊,更多的是平静的叙述。第一篇小说《北方大道》写一位中国学者在美国的没落生活。主人公青年时代的前女友访美,重温旧情后劝他和自己一起回国,随口说出他在美国这二十年全浪费了,使得他的自尊受到伤害,扭头弃她而去。李静睿笔下的男女似乎少有痴情种,大都是冷静而现实的。《柠檬裙子》讲一个在美国混生活的中国女子交了好运,准备嫁给一个小有成就的华人诊所医生,却偶然发现他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罪恶往事。然而等他酒醒之后,她决心只字不提。《盐井风筝》讲一个离婚的女律师回家乡小城调查一起案件,案情扑朔迷离,但起因是老同学之间的嫉妒。作者的一大强项是心理描写:大都市的焦虑,人性的嫉妒、攀比、无奈、软弱。
“我一目了然过得比她好,但没有好太多,这让我们的友谊持续下来,持续到她一目了然过得比我好,但没有好太多的现在。我们是两只蜈蚣风筝,开始并排地飞在有风的地方,后来风太大了,她偏离方向,我则一路下坠,坠向今天。
……唱完歌,我们一起去吃了串串香,我们依然亲密,只是不再知道对方生活中真正发生了什么,把一切秘密混混沌沌煮进这口油腻的锅里。”
——《盐井风筝》
最后一篇小说《我和你只有这四个夜晚》讲了一对在大学毕业的跳蚤市场相识的青年男女。前篇浓浓的青春气息和后篇的凝重现实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在毕业前夕互有好感,却因为不同的人生选择而错过彼此,多年后在美国重逢并相恋。这是一个好故事,但或许因为人物性格发展的铺垫不足,让他们回国后貌合神离的生活状态显得有些莫名其妙。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缺点,就是作者笔下人物的气质过于相像——无论文化程度的高低,所有主要角色身上似乎都透着一股知识分子的克制、冷漠,亦或是疏离感。期待作者能够跳出自身生活轨迹的局限,让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物形象更符合其身份设定。
单独来看,这本集子里每一篇故事都是好看的。然而它们不同于那些看了让人放松的小说,作者把现代人的焦虑与孤独写得太过真实,让人读来不由地想要审视自己的生活。
在《AI》这篇小说里,作者借女主人公之口说:报社的男记者纷纷转行去网站当领导,女记者去企业做公关。男主角内心的独白是“每个人都在焦急地挪动位置,停留原地似乎意味着失败,我才31岁,不知道怎么成功,却也没有准备好失败。”
中产阶级的焦虑是这本书的一大主题。或许这种焦虑对于我们只会更甚。2009年以前在北京买房的年轻人还可以在工作几年后靠自己的积蓄付个首付。而随着房价的上涨,80年代末以及90年代出生的人想靠自己过上中产生活是越来越难了。
无怪乎有人说: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和“成功”“婚姻”“资产”“人生赢家”“儿女双全”等等属性相比,“独立”甚至算不上一种值得认可的选择与状态。(新京报书评周刊《从天之骄子到空巢青年,不过是毕业一瞬间的事》)
“独立”的尴尬,造成了“非主流”青年的孤独——虽然社会更加多元,但主流的生活方式依旧是结婚生子、继承财富。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如果不靠父辈的荫蔽,又不去拼命追随资本,大抵只能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