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接触人渐少,一是觉着看透世事,没有盎然的情绪接触新人。二是没有追求,不求拓展,像家养的猫,对自己的地盘怡然自得,不喜他人涉足,也不再有一双好奇的眼睛时刻张望,这转变是好是坏呢?
相对于自己感觉是好的,因为心情平静,目标明确,做点手头的业务,相夫教子,日子行云流水,平淡而充实。
但外界可能会觉我,眼界渐窄,语言乏味,常常和人无话题,情绪和世事也不合拍。虽然日日读书,毕竟是纸上谈兵,没有实战去结合自己的理论。
以前我是极不喜欢旅游的,因为感觉留下的只有累,看到的和书本介绍、专业图片无异。近来却有点喜欢悠然的旅游,因为看一个地方,不只是视觉的图片,会想一想,此地文化从何处走来,古今有几个风云人物……
记得有次去贵州的一个小县城出差,一早一个县政府官员来接待我们,始一见,我一愣,头发好像理发店刚刚精心打理过,一丝不苟,丝丝光泽,合身的西服款皮衣,裤子笔挺,皮鞋瓦亮,我惊叹此山城有如此衣着讲究的官员。但是,接下来的半小时,各单位的头头陆续出现,清一色的打扮,和第一个进来的如出一辙。当然,这些都是当地的风云人物,最后我也分不出谁是谁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感想是,他们的工作方式应该每天列好队齐步走。
一天的工作结束,晚饭时,来了一个身材瘦高,脸色白净,笑而矜持,穿着棒针灰毛衣的某局长,有些休闲范儿,看着清新好多。我旁边的当地办事员和我悄悄介绍,他是北京借调来的,人不太好接近,但也不发脾气,大家和他很客气,早晚要调走嘛,又可能是官二代。
当时就觉着很有意思,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当地独有的精彩故事,很想看看,如余华的《兄弟》,故事里哥哥,是个混得开的地头蛇,抢了个不爱的美女娶回家,风风光光,一辈子不知道活得是否明白,但是层次很丰富。
也许我到了撒哈拉,看不清撒哈拉真面貌,到一定想起三毛和荷西的吉普车扬起的浮尘。
有年国庆节我和老李随买羊的大车深入内蒙古腹地,跟人到牧民家挨家挨户去收羊,有一家夫妇,男的瘸子,女的视力不好,俩人浑身都有牧民的倔强气,他们不看我们的眼睛也不交谈。过会儿,这家里蹦出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眼睛乜斜我们,接下来竟然由她和我们谈价格,仔细一看小姑娘很好看,透着灵气,简直新龙门客栈老板娘的范儿。向导说,她家她说了算,算账快,人厉害,有时她会打她爸爸,她家只有她会说汉语。
嘿,我偷眼看她,一脸挑衅的谈判,价格因为比较透明吗,主要谈谈数量和羊的大小,很快谈妥。我们随行的人付现金,点钱放在蒙古包中间烧奶茶的炉子上。小姑娘很威严的说:“现在钱烧了算你们的啊。”我当时特想把这孩子领到城里进行正规的教育。多年过去,我有时还是想起她,不知如今怎样了,一定是嫁了一个老实巴交的丈夫,她注定是个很操心的女孩子。
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一处处人的喜怒哀乐总是牵着我好奇的心,去看清世间的真实故事其实很不容易,但是,这个动力如今总想让我去各处看看,去看看他们的故事,哪怕只搂到皮毛,我也愿意。
我如今说话常常看似跑题,但宗旨不变啊,呵呵,关心人的经历和成长,我自己不乱。有些人和事随岁月的风尘走远了,有些人却服帖在心灵深处,一二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