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时代,经济物质丰富的年代,反而年味越来越淡,很是想念过去小时候那种传统的年味。
那个年代过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是最开心的,意味着可以穿上新衣服;平常没有什么吃的,过年可以吃到好多东西:元宵,春卷,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虽然这些食品现在随时都可以买到,在那个年代食品匮乏,想买真的不容易买到,只能到过年的时候大人们亲自动手做,一来可以招待亲朋好友,二来可以给小孩子解解馋。所以,小时候常常盼望的一件事就是过年!
当然,过年除了吃穿之外,在小孩子心目中还有更好玩的活动。印象中最深刻的年俗活动就是耍龙灯和穿马灯。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看完了这两项传统年俗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过完年了。
1.耍龙灯
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小时候每年春节期间家乡周围村庄都有耍龙灯的习俗。耍龙灯分龙头、龙尾和若干段龙身,用竹篾扎制成龙骨架外面用油纸制成的龙衣连成一条长龙,龙身内点灯,全长约二十多米。有的村子龙灯甚至更长。
龙灯由十多人穿着黄色表演服持撑,表演时龙头前有一个舞龙珠的作引导,龙头龙身都随龙珠而舞动,犹如蛟龙出海,时而翻滚扭摆,时而凌空腾飞,技巧变化多端,气势磅礴,场面壮观。尤其到了晚上,走村串巷的龙灯龙身里面点上蜡烛,透出烛光的龙灯远远望去,就像一条蜿蜒曲折移动的“火龙”。
2.穿马灯
马灯是 “马头”是用竹篾扎成大约半米至一米长马头、马屁股,蒙成布皮前后点灯,饰演人物根据历史实际人物马匹不同,穿着红色、黄色、青绿色、白色、黑色棉质布料裤子。
马灯以列阵、演武为表演形式。出场时,灯手将马脖子栓在腰上,马头拎在手上,另一手执刀枪。穿戴的是大体与中国京剧行头戏装相仿的绣花马灯服饰,但后裾较长,须盖住绑在腰上的竹编马屁股。
在开过光之后,马灯会进行演出前的另外一个开场仪式,那个仪式叫做“绕兆”,“绕兆”会每家每户都要入户走一出“龙虾戏水”进入人家的家里是不可以踩门坎的,没门坎的也会拿个扫把虚饰门坎,除了本村还有附近的村庄或比较要好的村庄都会受到邀请进行这样的仪式,这个是最累的一个活动,但是最热闹和隆重的。
马灯的灯手有三十四或四十四位。一般是未婚配青年男子,现在已无此限制,且男女均可参与。所饰演人物是“三国演义”与“杨家将”等戏中的英雄,尤以“关圣大帝”为主。
关帝要在驱傩中进入村中,待活动快结束时,挥舞青龙刀进行“扫堂”活动。(扫堂的原型是关羽的拖刀计而演化的)演出中灯手称“神角”,不得开口说话。他们走马列阵的阵式有:“双龙会 ”、“八盏灯”、“双破蔑”、“龙虾戏水”、“梅花五瓣”,马灯舞样式有“四马亲嘴”、“八马亲嘴”、“十六马亲嘴”、“穆桂英挂帅”、“乌龙盘锦”等。
当马灯行进到邀请吃灯酒(一般都是同宗,两村较好或亲戚比较多的村庄筹备,专门为给出灯的人准备的)的村,先到那个村的香火堂,演员相对站立关羽站立中间。
等着当地村民来“领神角”,一家一般两到三个,一般张飞跟着关羽,张飞要是落下了基本没人要。进入人家门口主家会放鞭炮,然后演员会进行一个龙虾戏水进入主家,注意的是不可以踩主家门坎,进入后演员要面朝外而坐,要是有第三个会坐在他们的左手上位,入座后双腿交叉而坐,目的是不准家畜钻裆,钻裆是不吉利的。
吃饭的时候,演员不可以拿筷子夹菜必须由同行打旗或常服的人代夹,等吃的差不多同行会有人打邀锣来召唤神角归位。古人的智慧就是既不弄脏衣服也不弄脏食物还对神灵多了几分敬畏。
圆灯,请道士收坛,也要诵经作法,送神酬神。结束后道士带领马灯队员各捧神牌到村外土地庙,架在草纸上烧之。队员要采取卸妆,绕圈回家的方式防止神继续附体。回村后全村一起摆酒放焰火共庆驱疫胜利结束。
最近几年传统年俗活动开始恢复起来,随着时代的变化有很多改良,远没有记忆中的年俗活动精彩。不过,有了这些年俗活动过年开始变得有年味了。希望这样的传统年俗活动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祝各位战友们阖家团圆,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