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直到大一上的时候,我的记忆能力都很一般,甚至可以用“很差”这个词来形容。明明是同样的内容,自己却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来记忆,100%的付出,换来的只有50%甚至更低的效果,而且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忘的一干二净。
我一直都在想,到底是不是我记忆力差的问题,直到大一无聊刷谷歌的时候,看到一篇关于记忆力的文章,才恍然大悟。
利用你的大脑规律,而不是努力改变它。
相信大家很多人都听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个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提出,这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
下面这张图摘选自维基百科:
纵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一组更直观的实验数据表明:
20分钟后,42%被遗忘,58%被记住。
1小时后,56%被遗忘,44%被记住。
1天后,74%被遗忘,26%被记住。
1周后,77%被遗忘,23%被记住。
1个月后,79%被遗忘,21%被记住。
所以,知识的遗忘是我们无法避免的,要能首先接受这个事实,在这个基础上,让知识被“忘的更慢”,直到它完全在自己记忆里。
在另一方面,重复性的记忆工作很容易让自己进入机械复述的陷阱,而机械的复述并不能让自己对内容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反而一遍一遍的背诵过后,自己对于内容「敏感度」降低了,甚至到了麻木的地步。
在总结出自己存在的问题的后,结合一些学霸的经验,当时我给自己定了一套完整的记忆方法。
a.需要记忆的内容,在当天晚上10点左右再拿出来看一遍(这个习惯我保持到了现在,受益匪浅)。第二天早上,再拿出来复述。接着在每周六一个完整的时间段,把这一星期记忆过的内容重新过一遍。没有记住的,觉着生疏的,在周日的时候再来一遍。
看到有人说记忆过后,要在接下来的1,2,4,7,15天保持对内容的重复记忆,讲真,这对我真的很难,不是说坚持不下去,而是生活中麻烦的、占用时间的事情太多了,稍不注意很多事情就被遗忘了,所以,这种方式对我并没有多大作用。我也不推荐大家使用(学霸除外!)。
b.在记忆内容的的时候,联想记忆,有意识的把自己要背的内容在脑海里串联一遍。比如,找到要背的内容的几个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句子。
虽说方法的科学性我一个人是没有办法验证的,但是结果告诉我,这正是我需要的记忆方法。大一下学期、大二上学期通过这个方法,每次都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复习并通过了大学四级、六级的考试,在这里也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