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3.12 星期二 晴
最近,跟朋友K聊天,她说,不久前她去看了她外公,感到很不安。
我说,是身体不好吗?
她说,不是。
外公已经九十五岁高龄了。身体硬朗,思路活络,却常常感到孤独。有阳光的时候,就在院子里晒太阳,雨天的时候,就只能呆在房间里。外公的原话是,这个房间就是一个牢笼,他觉得剩下的每一天都是在坐牢。但据我了解,K的几位阿姨每天都有轮流给他做饭。可能逗留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每天都能见到。外公年轻的时候,也是硬汉一枚,没想到上了年纪,便多了几份“矫情”。或许我们真的无法理解人老之后的这份孤独与悲哀。或许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更多的业余休闲活动。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
外婆是去年十一月初八走的。享年八十九岁,寿终正寝,走得很安详。
那是我最后一次去看外婆。她躺在床上,呼吸有些吃力。我是晚上八点离开她家的。三个小时后,晚上十一点,外婆永远地离开了。
外婆走之前,有老人痴呆症,忘记了身边所有的人,包括她的女儿、儿子。但唯独记得我的名字。这让我很感动。那是一份牵挂。记忆中,外婆是最慈祥的人,我从没见过外婆生气发脾气。小时候,传统家教甚严,父母都要求我们不留剩饭。只有外婆会说,如果真吃不下了,就剩下来不要吃了。刚上小学的时候,因为上学早,年龄偏低,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外婆总是每天早上早早地从家里赶来,哄我去上学。这些琐碎的事情似乎还历历在目。
出殡那天,天气晴好,本打算平静地送外婆最后一程。没想到,没走几步,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外婆在的时候,每年的中秋,几个阿姨,表姐妹大家齐聚一堂,一起买菜,做菜,聊聊家常,好不开心。我最喜欢外婆做的糯米团子,软腻可口,是外面店里买不到的。空气里似乎有糯米团子的香味,在这一刻凝固了。
虽然外婆走了,我总感觉她就在身边。一直活在我心里。
K说,其实,工作后她经常有去看她外公。只是看完后,心里总不舒坦。她也时常想起她爷爷。
她爷爷走的那年,也是八十九岁。本来身体一直挺好的,却不幸摔了一跤,也一直没去医院就诊。不管孩子们怎么说,爷爷就是不愿意去医院,说没事,躺着养养就好了。当孩子们走了的时候,却发出阵阵呻吟。K至今不解,爷爷为什么要一直忍着疼痛不去医治。直到最后,大家都知道爷爷快不行了。问爷爷有没有什么最后的愿望,有没有什么想要吃的。他说,没有,都挺好的。在K的一再坚持下,爷爷才要了一瓶啤酒,一盘饺子。
虽然我不认识她的爷爷,但我心里充满了感动、敬佩。这是一位朴素的老人,温暖的爷爷。面对死亡毫不畏惧,也从不给后辈们添麻烦。我能想象他生前,为了养育孩子和照顾家庭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这份隐忍与坚持,值得我们年轻后辈们学习。或许,这就是爷爷想要的圆满。
人与人之间,老人与老人之间都是不一样的。中国老龄化日趋严重,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让他们感到不孤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