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已经黑了,天气有点阴冷。
她走进85度C,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面前是一块透明的白色玻璃,可以看到外面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当然也可以让外面的人看到她,一本书,一个人,一个笔记本,连一杯饮料都没有点。
她不怕让别人看到她,她也不介意在这样嘈杂的环境里读书,被当作另类。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觉得开心比在意别人的眼光来的重要的太多了。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开始练就了一个本领,在任何地方,只要一本书都能安静的下来。在公园,马路边,商圈,公交车上,甚至在电动车上等人的时候。
那是在一个人的情况下,如果对面坐着是自己喜欢的人,那就很难说了,毕竟她还年轻,还期待爱情,我还是了解她的。
关于这个本领,没有人知道,甚至是她身边很好的朋友也不知道。因为这些小细节,她们并不能真正理解也不会体会,曾经她希望她在意的人都能理解她,但是后来她才发现,这个世界谁都不能完全理解谁,当然也包括自己。
所以渐渐的,她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她觉得那样很好,很神秘。
她开始不希望任何人理解的做自己喜欢但别人不一定理解的事情。
比如她会在某个工作日的早晨醒来,任性的给自己放一天的假。放一天大家都以为她在上班的假。
她会自然的醒来,认真的给自己化妆,穿上她觉得最舒服的毛绒绒的衣服,那件大家都觉得她很可爱的衣服。
她不像大家期待的那样的,表现出她的干练,成熟和正能量,她开始有那么一天,只是静静的做回她自己。
为此她还戴上了那个别人不太喜欢但是她很喜欢的帽子。人总是这样,他们会用他们自己对你的印象来要求你,要求你成熟,要求你完美,要求你站在他们面前,没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
但时间久了,她也会以为那就是她自己,甚至是她的全部。
她还摘掉了隐形眼镜,她不想看清周边的事物,她今天也没必要看清任何事情。因为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用眼睛看不到的。
她带了几本书出门,换了一个轻便的斜挎包,包里放了一瓶可以提神的饮料,准备出走一天。
她放弃了骑电动车和自行车出门,她其实讨厌社会的快节奏,但身处其中又被卷入其中,但总是在偶尔的时候和它保持一定的距离,虽然很难做到。
她用最简朴的方式~步行,去到她想要去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不远,走路也可以到达。她耳机里放着是蒋勋先生的音频《留十八分钟给自己》“我愿是繁星,舍给一个夏天的夜晚,我愿是那路,准备了平坦随你去到远方”。她喜欢这首诗,每次听到总觉得感动。也是蒋勋的声音在每一个她觉得孤独的时刻,慰藉了她的内心。
她出门的时候,甚至没有带伞,明知道今天会下雨,她想轻装出行。
她脚步很慢,她终于有一次在路上的时候,可以两只耳朵都塞上耳塞,平时骑电动车的时候,她的闺蜜总是叮嘱她“不要塞两只耳机,留一只听车的喇叭声”。
她耐心的等过一个又一个红绿灯,直到最后变成绿色的时候,才迈出自己的脚步。她心想,终于有心情可以等红灯了。
因为为了赶时间,骑车在路上的时候,她经常闯红灯,也不愿意等红灯,特别是上班快要迟到的时候,她总是希望一路都是绿灯。
好像走了很久,却只是过了二十多分钟,天空下了一点濛濛雨,她往树下走,也没有淋到多少,她很幸运,因为这样的雨和天气很适合散步。
她来到她最喜欢的西湖,这个她曾经走过不知道多少次的地方,她开始认真去欣赏这个地方,桥上两边的柳树开始长出了嫩芽,依然挂着红色的灯笼,零零星星的路人撑着伞在散步,水打在湖面上,荡起一圈一圈的波纹。
此刻很安静,她甚至觉得世界是她自己的,与别人没有关系。她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她曾经无数次想过坐在那里静静的看着湖面,静静的读一本书,静静的和自己喜欢的人坐在那里呆一会。
因为这个地方视野很好,可以看见对面的建筑和树倒映在水中,可以看见远处的亭子和近旁的拱桥。
她拿出那本《浮生六记》,沈复的书。看完第一篇《闺房记乐》,突然在书中发现一个书签,上面写道“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她自然的写在书的扉页,会心一笑。
此时雨开始大了起来,她起身准备去她最喜欢的书店读书,她经过那天晚上和他一起坐着的石凳,她才认真看清楚那是个什么地方。她想起他说的“人生像一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惊喜是什么?”
其实那天晚上她也紧张,紧张到连随随便便的自我介绍都花了很长的时间。她心想“这一点也不是我的风格,怎么越长大,脸皮越薄了?”
她到书店门口的时候,书店门是关着的,她想可能是来太早了。所以她在附近找了一个亭子坐下来看另外一本书,曲黎敏的《生命沉思路》,边看边做笔记,耳边放着是轻音乐,一遍又一遍,总是不耐烦的。
她不熟悉这个作家,这本书是一个朋友借的,她翻了几页,觉得这个作家的文字有趣,便留了下来。
他总是借他书,关于生命思考和佛教的居多,一个年纪轻轻的95后硬是把自己活成了七老八十的模样,聪明的脑袋总是转的很快,他明白她隐藏在文字背后表达不是很明显的东西,然后很自然的接下一句。
所以相处起来,其实挺简单的。他喜欢与她分享他生活的日常,比如看了什么书,去到哪个地方觉得不错,吃到什么好吃的,还有碰到什么有趣的事情。
她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在世上,光做人还是不够的,最好还要做一个诗人,最起码是个骨子里有诗意的人,那样你与世界的对话就丰富而且充满意义了”
她喜欢这样的表达,因为她很喜欢在为现实生活努力的同时,留这样的空间给她自己,留这样的时间给她自己,静静的,一个人尽量的把日子过得有诗意一些,写一些文字,看一本书,买一束花,为自己做一顿饭。
她希望成为一个丰富而安静的人,安静的时候内心充盈,不留恋过去,不畏将来。她有一天在周国平的书里看到这样的表达,正是她想要的。
她就那样一直在凉亭里坐着,看书,把喜欢的文字写在笔记本上,过了很久,她看了一下时间,才过去一个多小时,果然跟自己相处的时候,时间过得很慢。这点她在普陀山的时候已经深刻领教过了。
雨越下越大,她放下书,呆呆着看着雨从屋檐流下来,开始是朦朦的细雨飘着,慢慢的就成水珠状,慢慢的声音越来越大,夹杂着远处的歌声,她喜欢这样的雨天,不需要出门淋雨的雨天,哪怕只是发呆都是好的。
她把这个美好的画面录下来,想发给他,后来想想就作罢,一是怕他忙,另外一个也不想去解释为什么上班的时间在这里。两个人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可以敞开心扉的时机,说不上来的感觉。
天渐渐黑了,也越来越冷,她试图搓热自己的腿来抵挡寒冷,她不知道要去哪里,她没带伞,也不想被淋湿,她在想雨一会应该就会停了,她看了一下时间,不到五点。
趁着雨小了一些,她收拾了一下东西,想去书店看看有没有开门,结果当然是没有了,她发信息给店里的员工,她说今天店里的工作人员都去户外团建了,福州的几个书店都没有开。
这时雨又开始大了起来,慢慢的有一些人也在书店门口躲雨。今天的雨真的很反复,应该说每次下雨的天都很反复,她没有感觉,因为她带了伞。
一天过去了,时间过的真快,她觉得这样的一天过的挺不错的,她喜欢这样有仪式感的出走,什么有意义的事情都不做的,静静跟自己呆在一起。
有时候适当的出走是为了更好的回归,为了更有能量的回归,就像一根绷紧的皮绳,适当的放松是为了更好的收紧一样。
她觉得每个月需要有这样的一天,留给最真实的自己,这是她的秘密,人总是要有点秘密,因为距离才产生美呀。
她开始喜欢这个85度C的角落,她甚至觉得在忙碌之后,可以来这里小憩一下,过一下诗意的生活。因为眼前一扇玻璃好像隔绝了她和外面车水马龙的世界,像一个仪式,她很喜欢。
外面依然下着雨,她想如果有人这时候给她送把伞,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今天一天也就完美了。
当然即使没有,也已经不错了,也值得感恩了,人总是要学会知足的,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