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心流”这个词已有一年多了,对心流也有过体验。4月份拿到了“心流”一词的发明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这本书后,一直没有打开阅读,昨晚偶然中翻了起来,只看了一篇推荐序言就感受到了这本书的能量。共有六篇序言,写序的人也都非寻常之人,几篇序言管中窥豹,我已经强烈的被这本书震撼到了。
从序言中我了解了本书的几个主要观点。
1、幸福不是人生目标,而是附带现象
当今人们对于幸福的关注和探寻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幸福快乐作为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已经被社会接受和认可。而本书的观点是,幸福不是目标,只是追求目标过程中的附带现象,是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时,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幸福是一种最优体验——心流即是幸福的一种体验。
2、负熵与精神熵
大学上物理化学课时学过“熵”这个概念,至今还记得李雅安老师讲的“熵增”理论,她告诉我们熵是描述物质结构混乱度的概念,记得她举了一个例子:一盒火柴,如果整齐有序地码在盒里子,混乱度最低,熵值为0,而此时能量最高,最不稳定;如果这个火柴盒被打翻了,火柴全部随机散乱在地,此时混乱度最大,熵值最大,能量最低,最稳定。
作者创造性地把热力学概念借用在了心理学上,提出“精神熵”的概念,真是神来之笔——想必作者一定是在心流状态下想出这个神概念的。古典的《跃迁》也把一些物理学概念和个人成长理论关联起来,比如“幂率”、“熵增”等,这几年读书过程中,我逐渐觉得,理科出身其实对于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方面有着天然的优越性的,这个概念真的很传神地表达出了作者想表达的意识,这种关联的能力也让人折服。
精神熵,就是人们焦虑、纠结时内心失去秩序的状态,也是就头脑中万马奔腾、思绪难平时的状态,此时大脑的混乱度最大,精神熵最大。而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优体验——心流。心流是大脑高度集中,全身心高度协调统一,投入地沉浸在一件事时那种深沉的物我二忘、时间凝固的快乐。负熵则是指借用外界能量,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人生修炼的过程一定是负熵增加的过程,成长值越高负熵越大。
我们常说的焦虑就是精神熵的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精神熵正在急速地上涨,很多人患上抑郁症,人生没有意义感,没有行动力,精神熵激增,心流不在,快乐不在,这是时代病,得集体治疗,本书或可是预防剂。
3、心流与独处
心流是建立内心秩序的体验。一个不能独处的人,一定是内心秩序感不强的人,独处时头脑中容易有互相冲突的念头互相撕杀,不得安宁。而能够自得其乐的人,内心能够自洽,精神熵很低,独处时能够自我满足、自我陶醉,容易达到心流状态,幸福快乐很多。观察那些高僧大德们,常在深山寺庙中修行,想必他们内心的心流体验绝不是我们常人能想象和理解的。凡人称他们为“苦行僧”,哪知他们正在体验何种的美妙。
4、心流与上瘾
心流与上瘾有相同之处,都是沉溺其中欲罢不能。上瘾是自我沦为某种特定秩序的俘虏,我们常说的上瘾症是通常是指寻找肤浅的刺激因而不能摆脱空虚的控制,而书中提倡的心流体验是更高级的精神享受,如艺术、音乐、体育等。享受有高级与低级之分,感官刺激属于低级享受,而美感、音乐、运动体验等则属于高级享受。高级的享受带来内心长久的愉悦,而低级的享受只带来短暂的快乐。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早已摆脱了生存的压力,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对现代人显得更为急迫。现在心流这个名字的出镜率很高,积极心理学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给普通大众也带来了全新的理念,我也期待着这本书能带给我更强烈的震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