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报相寻事可哀,
谁从因地识轮回,
漫天劫火炎炎里,
都自杀生一念来。
——莲公净语
中国素食文化发展脉络11 明朝②
史上皇帝多奇葩,唯有明朝数最多。
由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克勤克俭和“四菜一汤”的推行,由此奠定了帝王之家吃素的传统。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了一百多年。期间做得最好的当属明孝宗朱祐樘(明朝第九位皇帝),他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日子都吃素,就连给大臣赐宴也用素食。即便是不吃素的日子,也尽可能减少屠宰。
朱祐樘不但为人宽厚,还政绩显赫。铲除奸佞,重用贤良,严管宦官,爱护武将,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力求节俭,不大兴土木……等等。他在位时期,明军先后三次收复哈密,其中第三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武力收复。
而创造了历史上特殊记录的还要属他的专情。
一生只娶一位皇后,不纳宫女,不封贵妃,每天只与张皇后同起同居,除了国事外,夫妻二人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生活,实在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践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对于这样一位皇帝,虽然不够闻名遐迩,后人也多有不知,但是,在他管理天下的时期,人民是真正享受安乐了。
不过,大多数皇帝是受不了这样“素食”、“素行”、“素心”的苦行生活。尤其在素食方面,有的皇帝还是为了冲破吃素的祖宗家法,绞尽脑汁想了很多歪点子。
当年太祖朱元璋曾经规定,饭桌上必须要有豆腐这道菜,为的是让后代不忘节俭之风。而在明宪宗朱见深(成化皇帝)当朝的时候,虽然还拿豆腐当主菜,但这豆腐却是耗费近千只鸟脑做成的,看起来白皙水嫩,实际上却完全丧失了这“素”的本义。
还有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皇帝),倒是热衷斋戒道场,也确实真吃素,不过这些素菜必须用荤血清汁调和,才合他的胃口。
明代的素食已经发展的十分普遍了,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也能窥见一二。比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在救唐僧时顺带救了一个樵夫,樵夫和老母在山中生活,虽然贫困却也要报答他们师徒一番,于是请师徒四人吃饭。
樵夫说:“我这山间实在寒薄,没甚么香蕈(xùn即香菇)、蘑菇、川椒、大料,只是几品野菜奉献老爷,权表寸心。”
于是樵夫真的上了一桌野菜宴,计有嫩焯黄花菜,酸韲(jī)白鼓丁(即蒲公英),浮蔷(水白菜),马齿苋,烂煮马兰头,白熝(āo当熬煮讲)狗脚迹(野棉花),猫耳朵(猫耳菜),牛塘利(一种水草),莴菜荠,油炒乌英花,蒲根菜(香蒲),茭儿菜(野生茭白),破破纳(婆婆纳),青蒿,枸杞头,乌蓝等等。
另在《西游记》高老庄上,高庄主席间安排了素酒,唐僧推辞说:“不瞒太公说,贫僧是胎里素,自幼儿不吃荤。”老高解释说:“因知老师清素,不曾敢动荤,此酒也是素的,请一杯无妨。”这里的素酒是指将冰糖和桔饼用开水冲泡食用的素酒。
从南朝梁武帝规定佛弟子不食肉,到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的明朝,千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素食也得到了极大发展,有不少菜品生动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但是明代到了中期,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使得整个社会开始逐渐崇尚吃喝玩乐,明代初期的节俭之风已荡然无存。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中国饮食文化溯源》
《500年前的明代饮食》
一道素,了心堂
祈愿:素康达天下,天下皆素康
素,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和生活状态,更是一种心态。
素,改变命运,改变世界!
笔者:一道素,本名王海宇
一个弃荤茹素的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