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由于一些电视剧和小说的宣传,不少人认为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最心爱的女儿,再加上《旧唐书》中有过这样一句话:“初,主(高阳公主)有宠于太宗,故遗爱特承恩遇,与诸主婿礼秩绝异。”意思就是高阳公主受到唐太宗的宠爱,所以她的驸马房遗爱也因此待遇优厚,和别的驸马受到的礼遇不一样,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最喜欢的女儿这种观点就越发地深入人心了。那么历史上高阳公主真的是唐太宗最喜欢的女儿吗?唐太宗最喜欢的女儿到底是哪几位?今天这里就为大家一一揭秘。
结合《旧唐书》《唐会要》等史料的记载,有确凿史实做根据的,而不是只有一句某人有宠于皇帝这样的泛泛之词,可以称为唐太宗爱女的一共有如下五位公主:长乐公主、豫章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以及新城公主。那么这五位公主究竟凭什么可以称为是唐太宗的爱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史书上都是如何记载的。
首先来看长乐公主,长乐公主因为是长孙皇后所生,所以是唐太宗特所钟爱的女儿。
贞观六年,唐太宗考虑到自己钟爱的女儿即将出嫁,于是特别下令让有司为她准备比永嘉长公主多一倍的嫁妆。然而不久之前御史大夫韦挺刚刚上表批评过时风:“今贵族豪富,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极欢宴;唯竞奢侈,不顾礼经。……若不训以义方,将恐此风愈扇。”结果唐太宗竟然顶风作案,要为爱女准备的嫁妆甚至比长公主还要多许多,此举自然遭到了一向善于拍砖的名嘴魏征的严厉制止。
毕竟长公主怎么说也是皇帝的姐妹,而公主只是皇帝的女儿,辈分低却要嫁妆多一倍,这点完全不合礼法,于是魏征极力谏止。唐太宗下朝后将这件事告诉了妻子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不禁感叹道:“我知道陛下器重魏征但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今天才知晓原来魏征果然是于社稷有益的肱骨之臣,而魏征作为臣下却能够秉直上谏,这份品行实在是难能可贵。”于是下旨赏赐了二十万钱与四百匹绢给魏征,并特意嘱咐道:“我希望郑公能够一直将这份敢于直谏之心保持下去,认为不对的就直说,不要因为君臣之礼而有所讳言。”
这场风波虽然告一段落,但留下的影响直到唐高宗时期,仍有臣子张鷟等人还在写文影射批评唐太宗为了爱女而逾制的这番举动。
贞观七年,在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后长乐公主正式出嫁,而驸马不是别人,正是国舅长孙无忌的嫡长子,未来的赵国公,现在的宗政少卿长孙冲。纵观贞观一朝,长孙家族作为后族与功臣之家极得唐太宗的眷顾,富贵至极也显赫非常,且长孙冲与长乐公主作为表兄妹,亲上加亲更是成就了一段良缘。
婚后的长乐公主与驸马长孙冲琴瑟和鸣,恩爱无比,但她并没有只顾着沉浸在自己的个人幸福中,在朝政上也颇有影响力。贞观十一年唐太宗试图分封诸位亲王与功臣为世袭刺史,当以房玄龄、魏徵、长孙无忌、马周、李百药、于志宁为首的众臣在极力反对无效时,长乐公主毅然挺身而出,向父亲转达了公公长孙无忌的心愿:“臣披荆棘事陛下,今海内宁一,奈何弃之外州,与迁徙何异!”最后,唐太宗眼见实在拗不过大家,终于下诏停止封建。
然而好景不长,贞观十七年时长乐公主突然病倒,久治不愈,留下刚刚结缡十载的丈夫长孙冲,于八月十日溘然与世长辞。
面对爱女的离世,唐太宗深受打击,“皇帝悼深夭蕙,怀三号而犹感”,多次痛哭后仍然悲伤得不能自已,皇太子李治也“痛结分荆,寻万恨而增慕”。只是逝者已矣,悲恸过后,这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唐太宗强打精神,敕命鸿胪寺卿韦挺为丧事监护正使、鸿胪寺少卿崔仁师为丧事监护副使,将长乐公主陪葬昭陵。
同时根据考古的发现,长乐公主的墓并没有遵照公主墓只设一道石门的规格,而是破格使用了三道石门——这不仅是在昭陵现已发掘的陪葬墓中独属一份,即便是在整个已发掘的唐代墓葬中,也就只有“号墓为陵”、按天子等级安葬的懿德太子墓同属这一情况。由此也足可见唐太宗对长乐公主的钟爱之情,从来不是史书上的一句泛泛之谈。
再看长孙皇后的养女豫章公主,豫章公主的生母为唐太宗下嫔,难产而死,因此豫章自幼长在长孙皇后的身边,与唐太宗之间的感情也颇为深厚。贞观十六年左右豫章病逝后,唐太宗为此十分悲痛,穿了很长时间的素服,超过了礼法规定的父亲为子女服丧的时间,一度惹得群臣悚动不安,后来还是被魏征劝止这才作罢。
接下来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第二女城阳公主,贞观年间唐太宗为爱女选择了一位夫婿,即莱国公杜如晦的次子杜荷——不要以为杜如晦死得早,杜家就渐渐没落了,房谋杜断就不能相提并论了。要知道贞观十七年的时候唐太宗建立凌烟阁,将杜如晦排在了第三名,房玄龄还落后了两名排在了第五位。而那时杜如晦已经死了十三年了,房玄龄仍健在,可见唐太宗仍时时挂念着杜如晦。其子杜荷也因娶城阳为妻被册封为襄阳郡公,但可惜的是,杜荷并没能好好珍惜这一份特殊的殊荣。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意欲谋反事泄,主谋李承乾因为唐太宗的偏袒而保全了性命,但其余从犯如杜荷等人却是死罪难逃。而唐太宗亦心疼爱女,于是又为她选择了被后世誉为一门四主驸马房的薛怀昱之子薛瓘作为夫婿,而为了让爱女这一次的婚事再无缺憾,唐太宗特意令人占卜了一番,卜文则显示:“两火俱食,始则同荣,末亦双悴。若昼日行合之礼,则终吉。”
按照当时的惯例,婚礼应于傍晚时分举行,不过根据占卜的结果,婚礼需要白天举行才会吉利。于是唐太宗决定将城阳的婚礼改在白天举行,但此举却遭到了马周的极力阻止,唐太宗不得不因此作罢。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城阳与薛瓘的婚事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夫妻二人婚后感情十分和睦,连生薛顗、薛绪、薛绍三子。
其中长子薛顗为河东县侯、济州刺史,次子薛绪为翼城县男、中散大夫、尚舍奉御。幼子薛绍为平阳县子、散骑常侍、右武卫大将军,又以唐高宗唯一的嫡女太平公主为妻。
再来看看大名鼎鼎的晋阳公主,晋阳公主既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第三女,也是历史上唯一由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夫妻二人鹣鲽情深,唐太宗对长孙皇后所生育或抚养的子女更是疼爱非常,各种偏爱的事迹在史书上数不胜数。当晋阳公主还在孩提时,长孙皇后就病逝了,唐太宗痛失23年来相濡以沫的妻子,悲恸之下做出了一个震惊世人的举动——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所生的晋王李治与晋阳公主。于是《唐会要》上就此留下了这样一笔令人瞩目的记载:“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试想中国上下五千年出过多少位皇帝,又册封过多少位公主,却从来没有第二位公主能够如同晋阳公主这般亲自被皇帝抚养长大。
但唐太宗对这个女儿的宠爱远远不止于此。众所周知,晋阳乃是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唐高祖李渊就曾说过:“朕起义晋阳,遂登皇极。”《旧唐书·地理志》中亦记载:“北京太原府……领晋阳、太原、榆次、太谷、祁、阳直、寿阳、盂、乐平、交城、石艾、文水、辽山、平城、乌河、榆社十六县。”而晋阳这么拉风的封号,就这样被唐太宗封给了自己的女儿。
而唐太宗常常将宝贝女儿带在身边,不仅没有增添麻烦,反而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比如在唐太宗手把手的教导下,晋阳习得了一手飞白体,小小年纪就能写出风格遒劲的字体,甚至拿给周围的人看,大家都分辨不出哪个是皇帝写的哪个是小公主写的。
又比如晋阳看到父亲对大臣们发火了,便上前娇声劝解,而唐太宗看着女儿与妻子几乎是如出一辙的小模样,立马没了火气,因此朝中大臣们无不对小公主感到由衷的喜爱与感激。
事实上不仅晋阳公主敢常常在父亲怒斥大臣的时候抓住时机为他们徐徐辩解,同样自幼在父亲的膝前耳濡目染的晋王李治也敢在父亲大发雷霆欲斩苑西监穆裕时大胆进谏,唐太宗对此不仅不以为忤,反而得意地认为这就是儿子从小跟着自己耳濡目染的结果。
正因为兄妹二人在唐太宗的膝下朝夕相处,感情十分深厚,所以当李治离开立政殿前去上朝时,晋阳公主是依依不舍地送了又送,最后只得泪眼婆娑地和哥哥挥泪告别,这样伤感的一幕连唐太宗见了,都忍不住老泪纵横下来。
父女感情如此深厚,所以当有一天痛失了心爱的小公主后,唐太宗悲伤得是不能自已,甚至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饮食,每日要哀伤数十次,身体也因此变得羸弱不堪。大臣们担忧之下纷纷进谏劝慰,唐太宗则答道:“我又怎么会不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如此悲伤根本无济于事,也换不回我的女儿。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控制不住这种悲伤啊。”
最终唐太宗只得强忍悲恸,强打精神,为了给自己一丝丝安慰,下诏给有关官员,将晋阳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在她的墓旁修建佛祠,以此为女儿的往生祈祷。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晋阳公主不仅册封得很早,而且同样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有了实封。因为按照唐制,公主只有在出嫁时才能拿到实封,这一点哪怕是太平公主也不例外,但因为唐太宗对晋阳公主十分宠爱,早早就让宝贝女儿开始拿实封了,所以晋阳公主12岁逝世时,才会有那么多剩余的实封能够用来建造佛祠。
最后压轴登场的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所生育的七名儿女中最小的那颗掌上明珠——新城公主(初封衡山公主)。不过也正因为新城公主最为年幼,有人因此奇怪过,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逝世于太极宫立政殿后,唐太宗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所生的晋王李治与晋阳公主李明达,却为什么没有抚养最年幼的新城呢?
事实上正是因为贞观十年时的新城最多也就只有两岁,还是个需要乳母哺育照顾的孩子,唐太宗没法带在身边抚养。不过除了不能亲自照料小女儿外,新城公主的待遇和其他三位同母姐姐并没有任何区别。
贞观十六年八月二十日,唐太宗将年仅八岁的小女儿册封为衡山郡公主——衡山自古以来便是五岳之一,不仅位在名山之列,同时是道家和佛家的宗教圣地,对于自诩为道教鼻祖老子后人的李唐皇室而言更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地方,而《唐六典》中也曾明文规定道:“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结果唐太宗就将这么重要的李唐皇室的宗教圣地衡山郡封给了小女儿,他对这个女儿究竟有着何等的宠爱之心,也由此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衡山公主得到册封后就有了实封,甚至没过多久又增加了一次实封,墓志上因此记载道:“汤沐增赋”。而根据各卷史书的记载,唐朝公主往往只有出嫁时才能拿到实封,这一点哪怕是太平公主也不例外——事实上史书上记载的也只是太平公主是第一个出嫁时在三百户实封的基础上又加了五十户实封的公主,而不是第一个在出嫁之前就开始享有实封的公主。而唯有晋阳公主与衡山公主这样非常得宠的公主,才能早在出嫁之前就开始享有实封。
同年,衡山被父亲许配给郑国公魏征的嫡长子魏叔玉。魏征在贞观一朝的重要性毋须多强调,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四,仅次于杜如晦,比房玄龄还高一名,而魏叔玉身为魏征的嫡长子,将来是要继承从一品郑国公的爵位的。但贞观十七年一代谏臣魏征病逝后,被人安上了荐人失当邀名卖直的罪名,唐太宗一怒之下亲自写下诏书悔婚仆碑,衡山与魏叔玉的这段姻缘也就就此作罢了。而贞观十七年的衡山不过九岁,于是唐太宗再次精挑细选,为宝贝女儿敲定了婚事,于贞观二十三年二月六日将她许配给长孙操之子长孙诠,而这一天,也正是长孙皇后的生日。
那么衡山未来的公公长孙操又是何许人也?
长孙操即长孙皇后的叔父,长孙家族作为外戚一直备受唐太宗的看重,不仅连出三位国公与四位驸马,就连长孙皇后的异母哥哥长孙安业在贞观元年犯下谋反的大罪本该按律当斩,唐太宗也因为长孙皇后的求情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长孙敞因为受贿被免官,但唐太宗念及他是长孙皇后叔父的缘故,经常命人送绢给他供他开销,最后又让他以宗政卿的官衔退休,并加授了金紫光禄大夫的散官以及正二品平原郡公的爵位。长孙安世因效忠唐朝的死敌王世充被唐高祖李渊杀死,但他的几个儿子不仅安然无恙,次子长孙祥还因为是长孙皇后侄子的原因被唐太宗提拔为了刑部尚书。
乐寿县公长孙操本人也颇有才干,武德元年任陕东道大行台的金部郎中,后出任陕州刺史的时候,从陕州的东边引水入城,极大地惠及了当地百姓。长孙操历任洺州刺史、益州扬州的都督长史等职务,皆有善政。唐太宗又因为他的儿子长孙诠要娶衡山公主为妻,特意将他升为岐州刺史——乍一看岐州刺史的职位并不打眼,但岐州(即扶风)自西汉以来便与京兆、冯栩并列为三辅,地位非同一般。而唐朝将州分为七个等级,岐州便位列第二等,仅次于雍州、洛阳、并州,中晚唐时更是一度被定为了西京。所以长孙操作为一介臣子,只因儿子尚主便被提拔为了岐州刺史,一下子升了三四级的官,唐太宗对衡山未来的婆家有多重视由此可想而知。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唐太宗希望能够在生前看到爱女的出嫁,但由于公主出嫁的仪式十分繁琐,所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逝世于九成宫含风殿时,正在筹备出降仪式的衡山也因为父亲的去世中断了婚礼。但即位后的唐高宗李治并不想耽误妹妹的婚期,所以永徽元年国丧孝除后,李治打算在这年秋天就让妹妹风光大嫁,更因此早在正月时便开始令人着手准备婚礼仪式。
虽然这样的举动遭到了大臣的激烈劝阻而未能成行,只是李治唯恐耽误了妹妹的大好年华,所以等到孝期一满,李治便将妹妹由衡山长公主改封为新城长公主,并加食封五千户,以此作为她的新婚贺礼。兄妹感情如此深厚,也就难怪后来新城的葬礼规格也直接跳到了皇后级别上去。
在看过了这些史实记载后,相信诸位也就明白了唐太宗的这五位爱女绝对是名副其实的。但也有人很好奇,史书上也记载了高阳公主有宠于唐太宗,为什么高阳公主不算是唐太宗的爱女呢?因为虽然史书上说高阳得宠,她的驸马房遗爱也因此“特承恩遇,与诸主婿礼秩绝异”,但有意思的是,纵观整个贞观年间都没能发现房遗爱因为娶高阳公主而得到了什么好处。
想想杜如晦之子杜荷还能够因为尚城阳公主,得封正二品的郡公,长孙操也因为儿子尚新城公主为驸马,得以连升三四级的官成为从三品的岐州刺史,唯独不见房遗爱因为尚高阳公主而得到了何种特殊待遇。反倒是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病危,唐太宗亲至其病床前与之握手诀别,并当即授予了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正四品下),房遗则为中散大夫,让房玄龄能够在活着的时候亲眼看见儿子们的显贵。
这样看来,虽然史官声称房遗爱是因为娶了高阳公主而在众多驸马中脱颖而出的,但就史实而言,房遗爱备受优待是托了父亲房玄龄的福而不是妻子的福。更别说房遗爱在贞观一朝的地位根本不能与长孙冲、杜荷这些尚嫡出公主的驸马相提并论了,即便是在同样尚庶出公主的一干驸马里,比起萧锐、高履行等人身为凌烟阁功臣长子承袭的从一品国公的爵位,房遗爱得到的待遇也是毫无出彩之处。所以若要由房遗爱受到的待遇来推断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最心爱的女儿,证据未免太过单薄。
何况与高阳类似的有一位隋朝的兰陵公主,即隋文帝第五女,《隋书》记载兰陵的驸马柳述是隋文帝所有女婿当中最喜欢的,“于诸婿中,特所宠敬”。不过与房遗爱不同的是,柳述不仅在史书上大大风光了一把,还因此得到了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内史侍郎(正四品)的高官厚禄,大大的实惠也捞在了手。再反观房遗爱,除了因为房玄龄病危而被唐太宗加封了一下,丝毫不见因为娶高阳为妻而得到了什么额外的好处。
高阳后来因为和辩机通奸一事就被唐太宗疏远,这点更加令人啧啧称奇,因为唐太宗对于自己真正喜爱的人,从来不会因为对方的行为举止不当而冷落一边,比如皇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
尽管李承乾试图谋反,而谋反乃是唐律中十恶之首,属于罪不容赦的滔天大罪,但就算这样唐太宗仍不愿伤害李承乾的性命,不但绞尽脑汁设法保住了他的命,还将为李承乾说话的来济连连升官,甚至还出现了这桩谋反案中一干从犯被处死主谋却活了下来的神奇场景。而李泰虽然有夺嫡之心,唐太宗却也不愿多加处罚这个心爱的儿子,只将他的爵位从正一品亲王将为从一品郡王不说,降级还不到四年,就又重新晋封为了正一品的亲王,唐太宗甚至还经常拿着李泰的书信对周围人倾诉自己是有多思念多在乎这个儿子,立李治为太子也是为了可以同时保全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嫡子。
所以高阳不过是因为与辩机偷情这种无关朝政大局的私事就因此遭到唐太宗的疏远与冷落,这也足可证明唐太宗对高阳的感情有多一般,甚至可以说是淡薄。
还有人拿高阳和辩机通奸一事来试图证明,高阳之所以敢这么骄纵就是因为得宠,遗憾的是,说这种话的人并没有认真读过永嘉公主的事迹。贞观年间永嘉做了和高阳公主一样的事情,就是与人通奸,于是就此被唐太宗冷落,直到唐高宗登基了,这才让她改封房陵公主并改嫁他人。
永嘉公主虽然是唐太宗的妹妹,但显然不得宠,因为当初唐太宗想要为爱女长乐公主多添一些嫁妆,就是要比照这个妹妹的一倍来进行的——永嘉要是得宠,唐太宗又怎么会让女儿的嫁妆比她翻一倍呢?而高阳号称“帝所爱”,结果得到的结局却是和无宠的永嘉公主一样。
所以骄纵从来不等于得宠,因为王子皇孙的身份就是他们骄纵的本钱,而不是只有得宠的人才会骄纵。历史上明明无宠却依旧敢骄纵的事例也比比皆是,比如唐中宗的宜城公主,众所周知,唐中宗喜欢的女儿从来只有韦后所生的那四个,所以并非韦后所出的宜城公主自然与得宠两字无缘,但她却异常骄纵,骄纵到不仅敢把驸马爱妾的耳鼻割下,还敢把驸马的头发也给割了;再比如唐宣宗的永福公主,也无宠,却敢当着皇帝的面骄纵一把,在陪皇帝父亲吃饭的时候一怒之下把筷子给折断了。
所以想要用高阳的骄纵行径来证明高阳得宠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如果高阳骄纵得能像李承乾一连几个月都称病不上朝却不用承担任何后果那样,那么高阳确实是得宠的。但事实却是高阳骄纵一下就落得和无宠的永嘉公主一样的结局,就此被唐太宗疏远冷落,这样的骄纵根本不是得宠的象征,更与得宠无关。
在没有任何具体实际的得宠事迹做证据的情况下,光凭“主有宠于太宗”这么一句泛泛之谈,高阳公主根本没资格算是唐太宗的爱女。而翻遍史书,历史上有具体史料事实为证的,唐太宗最喜欢的女儿就只有长乐公主、豫章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这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