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前夜,下午4点,我和搭档瑞瑞照常清点物品后接班。开始开启进入战场模式。作为一名一线医务工作者深有体会,在医疗关系紧张,医院床位紧张,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情况下,堪比战场。用“战场”来形容都毫不逊色几分。
瑞瑞作为主力在电脑旁敲打着键盘奋手急书。我来回穿梭在走廊,为病人更换液体,巡视病房。不大会儿,今天的护理总值班王护士长过来查夜说道:“报下人数。”“病人总数51人,病重23人,一级护理49人”瑞瑞回答道。29床家属呼叫说:护士,快来看看,我妈血压65/43,又低了。刚挂断呼叫铃,马上52床呼叫:护士,快来看看,我先生的胃肠引流盒满了。接着6床护工呼叫:护士,老爷子把胃管拔了。42床呼叫:护士,我爸发烧了,38.2℃。由于夜间护士人手较少,患者大多老年高龄,病情变化较快,秉着先急后缓,先危重,后平稳的原则,通知大夫先处理29床的患者病情。瑞瑞处理好医嘱,我给患者泵上多巴胺,嘱咐家属配合多多观察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之后,我和瑞瑞分工,我去42 床和52床,瑞瑞去6床下胃管。由于42床和52床在同侧,42床离护士站稍近,先给42床送去两个冰袋物理降温。之后去52床更换胃肠减压盒。52床家属很不开心:怎么才过来,18点按的铃,现在都快18点半了?“阿姨,实在抱歉,刚才有个患者血压太低了,不及时处理,会比较危急,您这边我也很着急,好想我有分身术,一个去处理低血压,一个过来更换胃肠减压盒”我笑着说道。之后52床家属也比较理解。家属的质问也是怕我们工作上对他不重视,所以还是多多沟通为好。
一切都处理好之后,已经19点了,我和瑞瑞又继续敲着键盘,瑞瑞处理新开的医嘱,我写着护理记录。
叮叮叮~~叮叮叮~我接起电话:您好,我是综内一区,护士小张。电话那头:“有男床吗?”心下明了,这是我科在急诊接患者的二线医生,要收新病人的节奏呀。“有,备心电吸氧吗?”我回答。“备,病人马上上去”二线医生说。十分钟后,急诊室护士推着平车,将新患者送入我科,交接患者病情:“患者男性,85岁,神志清,考虑肠梗阻”,来时所带液路,皮肤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医嘱:下胃管,胃肠减压,灌肠。备好下胃管和胃肠减压物品来到床旁和患者沟通:“王爷爷,医生说您需要插根胃管,做个胃肠减压,我说低头,您就低头,说往下咽,就像吃饭咽东西一样,就往下咽,操作过程中会有些不适,请您忍耐一会儿配合我一下好吗?配合到位的话,会减轻您的不适!”王爷爷点头同意,但是由于他咽部比较敏感,过程不太顺利,拒绝插胃管,请来医生安抚后,将胃管插入,接好胃肠减压盒。
安置好新入患者后巡视病房发现39床血氧饱和度72%,立即通知医生,医生下医嘱由鼻导管吸氧改为面罩吸氧但是患者血氧饱和度依然不升,查找原因后发现,39床,90岁高龄,长期卧床,舌后坠,加之鼻饲进食,口腔粘膜干燥,舌头,上颚处形成假性干裂表皮伴脱落现象。万一有残留表皮未及时取出,容易造成患者误吸窒息极其危险。及时清洁口腔,将干裂的表皮,用大棉球沾生理盐水,一点点将死皮去除后取出。看着缓缓升起而平稳的血氧,大夫如释负重,我也微微有一丢丢的职业满足感。
回到护士站,瑞瑞跟我说,新收患者开的医嘱里,有个药需要到药房去取。药房在主楼的负一楼,我们科室在一栋采光很好,独立的灰色三层楼上,有一条不太宽敞的小道连接两栋楼的日常事务往来。有送患者去主楼做检查的、做康复理疗的、送标本化验的、白天送药品,器械,被服布草,到输血科取血的时候都从这个小走廊通行。这个走廊虽然不起眼,平时也没人在意,但是常常承载着患者的生存的希望,一个生命的通道。同样的,我走步行梯到门口,去往药房取药,也是走这个走廊。来回加上在药房取药的等待时间,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遇到有科室排队等待取药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快速取回药品,将21点的液体给患者连上,测完睡前血糖,打完胰岛素,抬头一看,已经22点了,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滴答过去,溜走。
继续写我的护理记录,录入生命体征,巡视病房,更换液体,书写交班报告。
次日零点,后夜班的同事过来清点物品,接班,又开始书写她们夜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