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

苏东坡生于巴蜀,眉山镇。眉山不大,但街道整洁,五六月间荷花盛放,最为有名。

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苏东坡出生,天蝎座。按他自己的话说,他生于天蝎宫之下,这就是他一声饱经忧患的原因。

苏东坡的祖父那时六十三岁,精力旺盛,胸襟开阔,纯厚正直。这些品质最终在儿子的儿子身上灿烂地绽放了。

他老人家虽不识字,但人品不凡。曾有一次,他不像别家储存食米,却以米换谷,在自家谷仓中存了三四万石之多的谷子。别人不知他何以为故。但随后荒年歉收,他祖父开仓散粮,别人才知他为何广存稻谷---因稻谷可藏数年,稻米天潮时易霉坏。

他老人家衣食无忧,时常携酒一樽,与亲友在草地上席地而坐,饮酒谈笑,以遣时光。老爷子这股洒脱气质没有遗传给儿子,而在孙子身上显现出来。

相比之下,苏东坡就不那么像自己的父亲了。他父亲苏洵天性沉默寡言,性格古怪,不易与人相处。但他禀赋非常,气质谨严,有着高人一等的才气。

苏洵二十七岁才发奋读书,文名仍不为才气纵横的儿子所掩,说明苏东坡的老子也是个天才。

由此可见,苏东坡祖辈都不是凡人,传到苏东坡这辈,终于有了个集大成者。

苏东坡十八岁时,娶了王弗小姐。虽是父母安排的早婚,但婚后美满。东坡妻子对丈夫十分佩服,知道自己嫁了个年轻英俊的诗人。她在务实际、明利害方面,远超丈夫。苏东坡脾气火爆,在大事上精明,在小事上却天真的像个孩子。夫妻相辅相成,是天作之合。

东坡妻子二十六岁病逝。在妻死后的第十周年,苏东坡写词以寄情思,词曲离奇凄艳,感人至深:

其词如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由此可见,伉俪情深。

仁宗嘉祐二年,苏东坡成为进士,那时才二十岁,在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几乎名列榜首。得到此项殊荣,于是以全国第一流学者知名于天下。

苏东坡才气纵横,个性也极为突出。他的气质,他的生活,就犹如跳动飞舞的火焰,不管到何处,都能给人生命温暖,但同时也会把东西毁灭。

苏东坡的个性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考试时,他曾杜撰尧与皋陶的对话。这在当时就是作死的行为。

再比如,旅途之中,他手下士兵中邪,道上飞沙走石,风势劲猛。有人说山神发怒,让他向山神求饶。他说:“吾命由天地掌控,山神一定要发怒,只好由他。我要照旧往前走,山神能奈我何?”边说边逆风而行。说完,风势立止。

《苏东坡传》第七章主要写王安石变法,写苏东坡却不多。但这部分精彩,比前面写苏东坡还精彩。

王安石是个怪人,人品思想都异乎寻常。林语堂对他的评价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世之术。除去与他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

王安石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苏洵说他“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读书”。

这或许是因为他把精力都倾注在内在思想上,自然忽略了外表等外在之物。

除去邋遢之外,王安石另一怪在于:在他得势之前的二十年中,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要说这是沽名钓誉,但他在二十一岁考中进士,一直到四十六岁得势,整整二十五年,他一直拒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个小吏。

究其原因,一或许是由于当时朝廷名臣重儒相互倾轧,他在年高德昭的文臣中讨不到话语权。这二十多年可以说是韬光养晦、坐以待时。二或许是因为王安石生性孤傲,不管身居何处,总愿自为首领。一直等到他认为自己有把握当权时,他才出山。

不管怎么说,王安石这个怪人极难和人合作。

后来,王安石接任三司判官,仁宗在位,他上书论证,长达万言。虽然那是一篇结构严谨,文字老练的政论文章,仁宗看完后还是将其束之高阁。

后来神宗即位,王安石才得宠。

王安石和神宗高谈阔论,王安石凭其口舌,把神宗说得服服贴贴,决定赴汤蹈火也要完成王安石变法。变法之初,很多深孚众望的大臣对王安石公开反对。但王安石想尽办法,使皇帝觉得这场混乱纷争,是皇帝和胆敢反对皇帝的奸臣之间的殊死之战。

稳住皇帝后,王安石迅速扫除异党,推行变法。

王安石在文学界以“三不足”为人所知。“三不足”就是“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说白了,就是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怕,想干啥就干啥。王安石变法时,压制一切反对意见,“欲钳天下人之口”,使天下人不得批评他的作为。就算是朋友对他推行新政的方式表示异议时,他毫不迟疑,立刻把他们贬谪出京。

于是,这场变法就成了宋朝一场官方发起的浩浩荡荡的灾难。

至于变法政策,书中有写。总结一下其失败原因,大概是因为他自认为是财政奇才,实际上却难当重任。空有一腔热血,但才气顶不起来,结果超出了他的掌控。人无完人,王安石固执己见,不懂兼容并蓄,所以最终走向了歧途。

说到底,这场政争的悲剧之发生,就由于一个人个性上的缺点,他不能接受忠言,不愿意承认自己犯错。

但是王安石本身并不坏。他不任情放纵,也不贪污腐败。王安石对金钱也并不重视。他做宰相时,一领到俸禄就交给弟兄,任凭他们花费。他志在推行自己的政策,所以要把他主张的那么激进、极端的制度付诸实施,必不顾别人反对。他觉得自己是上应天命,但这样的人永远都是困于雄心而不能自拔,成为自己梦想的牺牲者。自己的梦想发展扩张,而后破裂成浮光泡影,消失于虚无缥缈之中,留给人无尽的遗憾。

相比之下,他的政治敌人司马光,道德才智,当代罕见其匹,由始至终都是风光霁月,争理不争利。他为宋朝宰相,为人所崇敬,还是一部包罗万象史书《资治通鉴》的作者。这部书学富识高,文笔精炼,为史书中的北斗,后世史学著作的典范。他写此书时,一直孜孜不倦,每日抄写,积稿十尺,最后全稿装满两间屋子。此空前著作费去作者二十五年功夫。

但饶是如此,司马光也没有斗过王安石。如果说王安石败在过于自负,司马光就败在过于自爱。因为太自爱,所以锋芒都收了起来,在面对敌人时也是一副正人君子的普度众生相。但既然是斗争,如不拔剑,如何退敌。正如宋朝老臣宫弼向所说:在任何政治斗争中,正人君子必败,小人必占上风。因为正人君子为道义而战,小人则为权利而争。结果双方各得其所,好人去位,坏人得权。

由此可见,成事者不能为佛,不能为魔。亦正亦邪,会舍会得才能左右逢源。

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期间,不仅徜徉于杭州的山林湖海、繁华的街道、闳壮的庙宇,而且陶醉于和杭州人的感情融洽。他一生最快乐的日子是在杭州度过的,杭州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正如苏东坡诗中所写:“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在性情,在放浪的风情,在爱与笑方面,苏东坡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思,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以尽其才。公认表现西湖最好的诗,就是苏东坡写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东坡把西湖比作古代美人西施,晴天也好,阴天也罢,都会现出西湖不朽的美色来。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期间,娼妓制度发展出高级的“名妓”。与普通的娼妓不同,她们在文学史上崭露头角,有些本身就是诗人,有些与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宋朝的歌妓使一种新的诗流行起来,那就是词。李白、杜甫早于苏东坡三百余年,使绝句和律诗成为诗体正宗,多少诗人竞相模仿。但律诗,每句五言或七言,已经陈腐。“观瀑”、“白鹭”、“柳荫”等情调早已用烂,甚至诗的辞藻都是陈旧比喻的重复。

从诗的衰微状态解救出来,一定有待于一种新的诗体,这种诗体就是词。宋词的文字清新活泼,比唐诗更近于口语。而词的发展却有待于歌妓使之流行。因为词往往都离不开情与爱,所以受大家闺秀歧视,认为这对情窦初开的少女有害,结果词就由歌妓保存下来。

苏东坡不但精于填词,还把此前专供谈情说爱的词,变成表达胸怀感想的文学形式。

苏东坡的诗词中,不仅仅有诗情画意、牡丹荷花,还有辛酸与不安。他更把广大人民的心情,深刻的刻画出来。

跟着他朗朗笑声的歌,我们也听到怒吼和叹息。在鹭鸶的鸣叫声外,我们听见监狱中的呻吟声。在水车上潺潺的水声之外,我们又听到农村老妪的悲叹声。在湖滨楼头的喧哗声里,我们又听到稀疏的幽怨声。

苏东坡写诗,习惯上总是出之于轻松自然,随之用一两个历史典故。毫不相关的东西,在他始终浑然一体,成了妙文。他不愧为诗文大家,动起笔来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他不知道自己下一行会写什么,素材与意象,下笔就来。

比如,他写: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而后,苏东坡以中土鸿儒之冠而远近闻名,欧阳修去世之后,文坛盟主之名即落到苏东坡头上。

不过苏东坡也因为自己的诗而受了大罪。他一向嫉恶如仇,“如蝇在食,吐之乃已”。心有所想,就写在诗中。这些忧国忧民的诗歌刺痛了他的政敌,于是他也遭受了剧烈的反扑。敌人们牵强附会,在他诗中挑出某些句子来,冠以莫名其妙的罪名,开始弹劾苏东坡。

苏东坡因此锒铛入狱,幸好皇帝不想杀他,把他贬到黄州,官位降低。

被贬到黄州的苏东坡,享受着作为农人的乐趣,击牛角而吟咏,常常喝醉后月夜登城徘徊。

苏东坡是诗人,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他常吹嘘说:他午睡初醒,忘其置身何处,窗帘拉起,于坐榻之上,可望见水上风帆上下,远望则水空相接,一片迷茫。

他又是芒鞋竹杖而出,雇一小舟,与渔樵为伍,消磨一日时光。正如他所说,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他在享受这生活时,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赤壁赋绝非别人的文章可比,因为只用寥寥数百字,就把人在宇宙中之渺小的感觉道出,同时把人在红尘中可享受的大自然丰厚的赐予表明。

苏东坡在写作上,认为内容决定外在形式,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作品风格是他精神的自然流露。若打算写出宁静欣悦,必须先有宁静欣悦的心境。但是苏东坡诗如何陶冶出这种心境的?

在苏东坡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的时候,他转向了宗教。他开始钻研佛道,以后的作品也就染上了佛道思想的色彩。

按照佛教理论,人身的不朽与精神的不朽是截然划开的,因为不管对身体如何看待,身体不过是一副臭皮囊。精神若是经过适当的修炼,早晚会抛下这个臭皮囊高飞到精神界去。他热衷于炼丹、印度的瑜伽术。他认为从感官解脱出来之后,真正体会到真理,或上帝,或世界的灵魂,不是在于看到什么,而是在于一无所见。

但心中的平静并不能改变人生的起落。皇帝染病驾崩,太后当政。苏东坡急剧得势,在他到达京都八个月之内,朝廷将他连升三次,最后升到翰林,为皇帝草拟诏书。他的这个职位永远是名气最高的学者担任,往往是担任宰相的前一步。那时他四十九岁,只差一步就权倾朝野。

苏东坡一家人开始在京都享受幸福的生活。但对于苏东坡来说,奢侈豪华的生活和简单质朴的生活之间,论幸福,并没有多大不同。高职显位的荣耀,只有在没有那种能力资格的人眼里才值得羡慕。一般的道理是,在人不需要一个职位时,人家才找他去担任。人需要求取某个职位是,那个职位往往不需要他。一旦官瘾过足之后,做高管的快乐不见得比做个成功铁匠的快乐大。

苏东坡虽然得势,但仍然自律。一个朋友生活极尽奢侈享乐,苏东坡对他说:“尚欲劝奉,一曰俭,二曰慈。”他还劝人注意自己的事,不要把日渐消弱的精力费在醇酒美人身上。最好想想,人生旅程的末端能带走什么。

苏东坡不仅是诗词大家,其天才横溢,还表现在笔墨欢愉的情趣上。苏东坡不仅创造了他有名的墨竹,还创造了中国的文人画。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在中国是书画同源的。苏东坡兼具诗人、书法家、画家三层身份,在中国诗的精神中涵养有素,在运用笔墨的技巧方面也通其奥妙,并且对中国书法的结构和气势原理也已窥其真谛。所以,书法为他的绘画提供技巧与美的原理,诗则提供画的精神与气韵,以及对大自然声色气味泛神性的喜悦。

宋代画家画的是精神,而不是外形。他们相信万物的外形后面有一种无处不在的力量,画家应当在画里把我万物此种无以名之的内在精神。再说的大一些,所有绘画都是一种哲学不自觉的反应,中国话不知不觉中表现出天人合一与生命运行的和谐,而人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浮光掠影而已。

虽然在艺术上造诣极高,但苏东坡算不上一个好党人。他过于孤高,非常人可及。王安石得势之时,他政坛坎坷不达;如今他的同党当政,他仍然是以失败告终。他虽受人仰慕,但他却一直想摆脱当时的政治地位。

政治这台戏,对有此爱好的人,很好玩;对那些不爱统治别人的人,丧失人性尊严而取得那份虚荣,则不值得。苏东坡的心始终都没放到政治上。他虽足够聪明,也能轻而易举地上位,但性格使然,他不会为了政治而丧失自己天性。

政治也有规则,第一就是多说话,但内容必须空洞。第二是必须讨好朋友。第三是提防开罪于人。而苏东坡在随后的数年里,把此等规则一一违反了。

不久之后,第一波政治风暴就向他袭来。次年正月,几十份表章弹劾他。幸好太后护着他,勒令停止弹劾。

两年之中,苏东坡以其强烈的名士本色、坦直无畏的本色得罪了很多人。他说君子如麟凤,难求而不易留养;小人则易进如蛆蝇,腥膻所在,瞬息万变。苏东坡觉得自己仿佛走在群蛇滋生的阴潮的山谷,他决心要逃出去。因为“聚蚊成雷,积羽沉舟,寡不胜众”。

在苏东坡再三恳求之下,朝廷终于允许他的请求,任命他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杭州太守。

纵观苏东坡在政治上的坎坷,只能说他是文人,不是政客。

苏东坡再次回到苏州,比在京师为官时对国家的贡献还大。一年半的时间里,他给全城实现了公共卫生方案,疏浚了盐道,修建西湖,稳定了谷价,只身展开救济饥馑的工作。

而后苏东坡被召回京师,但迎接他的,又是一连串的攻击批评之声。因为他的政敌都认为,苏东坡这次回来,是要官拜宰相的。但苏东坡决心离去,三番两次恳求外放。三个月后,苏东坡被外放到颍州为官。

元祐九年的秋天,苏东坡的两个守护神去世。一个是他的结发妻子,一个是当政的皇太后。皇太后去世之时也是苏东坡落寞之始。因为小皇帝慢慢长大,他虽有点艺术天分,但轻率鲁莽,脾气暴躁,很容易被老奸巨猾的大臣们玩弄于股掌之中。幼主性好女色,章惇(dun)则利用皇帝的好色上位。后人弹劾他说:“以倡优女色败君德,以奇技淫巧荡君心”。

果不其然,皇太后一去世,苏东坡就获得外放。新朝的口号是“绍述”,意思就是无违祖制的意思。章惇官拜相位,蛊惑君心。于是,罢黜、监禁、贬谪的圣旨,密如雨下。惩处大臣人数之众,古所未有。章惇冒着魔鬼般的怒火进行疯狂的报复,想把敌人斩草除根。司马光躺在坟墓之中,仍两度被降级,剥夺爵位。章惇还请皇帝下召掘开司马光的坟墓,砸烂棺木,鞭笞尸体。司马光的财产被没收了,他的子孙的俸禄官衔也取消了。

四年十月间,他们先后惩处了官吏八百三十人,迫害达到极点。

苏东坡诗被贬谪到广东高山大庾岭的第一人。途中,他又被贬低官职,到了惠州。正当他以为可以晚年在惠州安居下去之际,他又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海南。苏东坡给王古写道:“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春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做棺,次便做墓。”

元符三年,新皇太后摄政,所有元祐老臣一律赦免,而且太后一直到她去世之前,也保有强大的力量保护元祐诸臣。

北归途中,苏东坡倒下了,可能是患了痢疾。皇帝没有打倒他,章惇没有打倒他,疾病却让他一病不起。苏东坡去了,享年六十四岁。

由世俗的看法衡量,苏东坡毕生坎坷多舛。可曾经,孔子的弟子问伯夷叔齐二大先贤,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弟子问:“这些大贤人临死之时,有无怨恨?”孔子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苏东坡一身浩然正气,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田院乞儿,在他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正如苏东坡在碑文中所写:“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苏东坡以天纵文才和这番浩然正气,留给我们一个万古不朽的符号。我们在这思念几百年前的伟人,亦是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思想的传递。

------

写在最后:

林语堂写序时说“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以此为乐而已”。大家手笔,一本写着玩的作品,却包罗万象,雄辩滔滔。他胸中有丘壑,下笔成方圆。一本传记,不仅写了苏东坡的一生,还把宋朝政治风波及其主要人物写了个遍,其中不乏自己对艺术、对人生、对政治、对哲学的独到见解。

读这本传记时,如听这位大学者侃侃而谈。想到哪说到哪,但言语之中,风云变幻,不仅给人以启迪,还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214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07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543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2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24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07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1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5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4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25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1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85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4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64评论 1 26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67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6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