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什么,眼睛就会看见什么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推开窗户,您看见了什么?有人看见了万家灯火,有人看见了冷冷清清的街道,您所看到的都是您内心的投射而已。
1、反映是什么?站在湖边看到自己的影子,从镜子里看到的自己的模样,都是对您的反映。人脑就像个照相机,通过大脑(照相机)反映出的客观现实,但又不同于照相机,大脑的能动反映即为心理。(心理又称为意识、思维、精神,只有人类才有)。
2、心中有什么,眼中就能看见什么?(你是否相信这句话很重要,佛教的假设是信、愿、行)苏东坡和法印的故事,讲明了“心中有什么,眼睛就能看见什么”,反之“眼睛看见什么,说明心中有什么”(理论和实践的正反两面)。
3、“存在就是被感知”,哲学的视角:你感知到了就是存在,你感知不到就不存在。举例被丈夫瞒着的女人,不知道丈夫出轨的事情之前,觉得丈夫是那么的优秀和体贴,知道之后,觉得丈夫就是个骗子,从天堂一下到了地狱,丈夫还是之前那个丈夫,但给她的感觉或感知是截然相反的。而骗子只有在被识破骗局之后才成了骗子。(拓展社会感知和社会知觉,即图示的作用)
4、“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我们听到了,都是我们希望听到的”“我们感知到的,都是我们希望感知到的”。看到一个人的优点,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而看到一个人的缺点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担心就是诅咒”,“反话就是强化”。
5、以上三句话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分别从宗教、哲学、科学的角度阐释了同一个事物。把科学、哲学、宗教用文学和艺术表达出来就是罗丹“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人的心理有两部分组成:内隐的爱恨情仇,外显的言谈举止;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了解其爱恨情仇,判断其心理健康的水平。
2、判断一个人是心理健康水平只要三句话:你的单位怎么样(不怎么样,不是对单位客观现实的呈现,是你对单位的反映)?你的领导怎么样(不怎么样,不是对单位领导的客观现实反映,而是你对领导的反映)?你的同事怎么样(不怎么样,不是对同事的客观现实反映,而是你对同事的反映)?
3、在同一个单位,学历相同、年龄相同的两个人,一个幸福爆棚,一个牢骚满腹?一个总觉得别人有问题的人,是他自己的反映出了问题,反映出来内容的好坏是价值判断,可以判断一个人心理状态是健康还是不健康。
4、用社会化的例子,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①社会化:由生物人向社会人过度的过程,“狼孩”和“孩狼”的故事。狼孩在生理上是人,但没有经过社会化,在心理层面上是狼。
②一个人生下来假设是内方和外方,一个样子。社会化良好的人是一个内方外圆的人,有一定的个性,还能融入社会,能够压抑自己的情绪,实现延迟满足;没有社会化的人心中有什么,嘴上说着什么,行为上就表现为什么,我们常说的比较幼稚,极端的例子就是别人骂了我一句,我到了人家一拳,人家回了我一拳,我回去找人玩命的人,这部分人常常是警察服务的对象。反社会化,外在有棱有角不能延迟满足,典型的特征就是在亲人和熟人面前是个狼,在生人面前是个羊,要么对内攻击自己,就是抑郁,要么对外攻击亲人。还有一种人,以男性为多,在单位对同事、对领导都好,就是对老婆孩子不好,分不清“里外人”,因为他们只有在亲人面前,感到安全,耀武扬威,是心理工作者的服务对象;过度社会化的人,过于圆滑,一点儿责任都不负,没有原则,常常是社会的底层,为民政的服务对象。
③以上是比喻,不是真实,通过比喻来说清楚,喻体和本体不是一回事,不存在极端的人,没有绝对的“内方外圆”,是组合在一起的。判断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心智年龄大于生理年龄,反之表现为幼稚。
④举例:有的人活到了100岁,却死在了3岁的路上。举例不上学的初中生。不上学分为拒学,即“逃学”,和社会要求不相符(社会上的障碍),不在家常常在外面有很多所谓的朋友,往往是和父母的关系过远,家里缺少温暖;惧学,害怕上学,所谓“恐惧症”,心理学上的障碍,宅家不出门,整天在家学习看书,想去上学又不敢去,想法很多,往往是和父母的关系过近,父母照顾太多,替代太多。
⑤心理健康的人能合理地表达诉求(说不出来,或者说的不合理也不能叫成熟);心理不健康的人压抑自己的情绪;心理不正常的人直接付诸行动,打或者骂。
5、人文情怀:这个世界不缺科学,也不缺艺术,缺的是人文情怀。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结合起来,调动我们的人文情怀,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有人文情怀的人。“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在工作中,有人骂你、伤害你,没有道歉时,你要感到他的可怜而不是可恨(很多人由爹娘生下来,却没有被爹娘养过,没有很好的完成社会化,其实可怜的),当你能真的想到他是可怜而不是可恨时,从你的心底就会升腾一种情感的时候,这就是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