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看一档相亲节目,女嘉宾在择偶要求写了一条“要求另一半与自己三观一致”的条件。当主持人问女嘉宾的三观是什么样时,女嘉宾毫不犹豫地就抛出了一句话“喜欢旅行,懂得生活”。
主持人也颇为犀利,“懂得生活的标准是什么呢?怎么样才是你理解的懂得生活?”
“就是碰到自己喜欢的就买啊,听到好玩的地方就去啊!”女嘉宾倒是很淡定地回答道。
到这里已经基本对女嘉宾没什么好印象了。听着就像是“逃避可耻但有用,玩物丧志很开心”的远方婊,多半也离不开“金钱”二字了。
果然,有一个经济水平不是很高的男嘉宾选了女嘉宾,说自己也爱旅游,但因为条件有限,问女嘉宾介不介意跟他去穷游的时候,女嘉宾果断地就拒绝了。说到底,有钱才是如意郎君,没钱只能说声再见。
那么,女嘉宾的具体标准其实很简单,对方要有钱也要有时间。直接说出来就完事了,却还要套用三观,把自己的拜金包装得高大上一些。
一股浓浓的阶级崇拜之风扑面而来。
“喜欢旅行,懂得生活”就是三观了?
如果是,这样的三观我也想来一打!毕竟谁都不想残喘在生活的苟且之下,谁都想带着空空的钱包,空空的脑袋,全身心把自己交给另一半,然后携手走天涯。
不过,女嘉宾的一句“三观一致”的确也道出了一些恋爱问题。
之前,有次闺蜜聚餐,大家就讨论了两个人在一起三观到底要不要一致的问题。
叮叮跟男朋友小易从大二开始恋爱,因为当时没有碰触现实问题,两人基本合拍,他们都喜欢吃,都喜欢逛,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也有共同认定的花钱模式与存钱模式。前几年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但近几年问题开始出现了。
小易这些年从原来的普通员工升职到了主管,现在又有机会从主管升职到经理。为了巩固职场地位,自然免不了请高层吃饭喝酒,负责的案子也越来越大,工作的责任也越来越重。
叮叮还是原先的小职员,闲暇之余喜欢追追剧,逛逛街,最好有个小假期能去周边踏踏青。
尽管小易仍对叮叮无微不至,但对她的态度却有了细微的变化。小易开始要求叮叮去学钢琴课,要求叮叮减肥,平时看见叮叮吃零食,就对她的身材进行一阵冷嘲热讽。起先叮叮以为是无意的玩笑,但有次小易为叮叮买了件小一码的衣服,并威胁说她不减肥到能穿进这码衣服就分手才让她第一次有了警觉。
叮叮有些难过地对我们说他们的生活仿佛开始有了裂痕,以前小易说喜欢她的丰满,从不让她减肥,还带她去吃各种好吃的,现在他却嫌弃,还扬言不减肥就分手。
曾经在生活上的默契,因为一方的社会属性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开始颠覆。
所以,三观看似可以一致,却难以持久。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会让人们想法大变。很多时候,就连我们自己都不大清楚究竟所谓的三观是什么。况且许多最原始的本性都潜藏在平静下,只有外在因素激发,才能显露。这么多潜移默化的转变,就算熟悉的人都难以掌握。
大概只有在一起度过半生,才有资格对彼此说上一句“我完全了解你”。
当然,三观也在变化,十年前跟五年前不同,五年前跟一年前不同,一年前又跟现在不同。工作了跟大学时不同,结了婚跟没结婚时不同,生了孩子跟没生孩子时不同,买了房跟没买房时又不同。
原地踏步的你会让对方开始厌倦与不满,又或是狂奔向前的你也会苛责对方的不求上进。于是思想发生了质变,三观开始洗牌,目标重组,双方由最初的三观一致变成了单方面在心里宣判三观不合。
这是最初以“三观一致”理由在一起的恋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因为思维方式相近,习性相近,频率相近,态度相近越容易磨合,但这并不意味着产生分歧也容易磨合。相反,两个固执的人在意见一致时能相处和睦,一旦意见相左,便犹如战争。
更何况,这世上哪有什么真的三观一致!人有相似也各不相同。
比起三观一致和共同话题,明明更重要的是“我虽然不同意你,但我能够理解和尊重你的想法,如果已经做好了准备,那就大胆地去吧。”“我也不会因为跟你观点不同问对你心生优越感或鄙视。”“虽然很难理解,但我还是喜欢听你讲那些我不懂或不认同的事或观点。”“就算我不并不认为这样做更好,但我更愿意退让去试着了解你的决定。”
理解和包容才是两个人最重要的相处之道。
有些事情,有些人,没有变的更坏,也没有变的更好,只是变了。就像女孩子15岁酷爱黑白灰觉得这就是我永远的保护色,越长大就越喜欢粉红粉蓝色。
唯一不会变的是爱的能力,而不是爱的境遇。找一个会爱的人,远远好过找一个三观一致的人!
别再迷信“另一个自己”,这世界每个人都独一无二。爱情从来就需要两个人共同营造,而不是两个自以为相似的人过着重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