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为《零极限》读书札记之三。
在前两篇,分别整理了《零极限》的理念及行动步骤。本篇试图就几个观点再作探究。
一、不是你的错,但是你的责任
因近期仔细研读《零极限》,得空就与朋友交流探讨其中的理念。
就有朋友表示,对于其中的观点“所有的问题,无人可以怪罪,责任全在于你”,对此表示十分不能理解与接受。
其实我最初也有同感。这世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有些事,凭良心,明摆着就是对方的问题,还要让我说“对不起,请原谅”,这不是憋屈自己吗?
当读了这本书后,才明白应当如是理解:
发生在你生命中的事,不是你的错,但是你的责任。
这恰如圣经上所说的:
不要判断别人,否则你们也要受判断;不要定别人的罪,否则你们也要被定罪;宽恕别人,你们也会被宽恕。 ——《路加福音:第六章》
先不要轻易评判、抱怨、指责任何人、任何事。
日常生活中,人际冲突很容易就发生。每当出现冲突时,一般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对方的问题。于是抱怨、指责,导致冲突升级。
修·蓝博士认为,责任的含义不仅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还要为每个人的言行举止负责。因为他们都出现在你的体验里。正是你就创造了你看到的世界,包括你不喜欢的部分。
作者的一个观点是宽恕和爱,而我的理解是放下自己,放下自以为是。
修·蓝博士认为,抗拒会让我们持续处于焦虑的状态,我们的灵性、心灵、身体、财务和物质都开始匮乏。
当我们开始评判别人,是因为我们不认可自己;当我们就开始抗拒别人,是因为我们不接纳己;当我们开始控制别人,是因我们感觉内在匮乏。
修·蓝博士的做法是,不再试图控制一切,而是放手,并负起责任,接受它、拥抱它、爱它。
只将注意力放在清理、归零上,去探求自己的内在,去查看到底是自己内在的什么东西共同参与了外在所见的经历。
当然并不是一味自责无所追求,而是要如同上篇中所说的不断清理,之后依据天启采取行动。
二、疗愈别人的前提是疗愈自己
平常,如果一个朋友向你倾诉苦闷,你通常的做法是什么?
从我的体验看,比如我要说某某有啥问题,那很多人就是开始否定我的问题,说那人挺好的呀。
我本是来诉苦求安慰的,而得到的反馈却是对我的全然否定,弄得你十分挫伤。然后你再也不想诉说,因为很难有人真的感同身受,因为你也不想自讨没趣。
从《零极限》这本书中我们知道修.蓝博士的神奇故事。他是一家精神病医院的心理咨询师,他在未正式面见任何一位病人的情况下,治愈了这家精神病院的病患,这些病患很多是犯了法的罪犯。不用见面就可以治愈病人,实在太神奇吧?
修.蓝博士,如果你想改变任何事,你只要在自己内在而非外在做工作就可以了。
在过去,我总是处理问题本身,不管是我的,还是别人的。现在我不管问题了,而是清理导致问题的记忆。当我记忆归零时,问题也就得以解决,我也就没事了。
别人是你的镜子。别人的经历都是和你共享的。清理这些共享的模式,你们就都会好起来。
疗愈别人的前提是疗愈自己。你疗愈得越多,你越与本源同频。
当我唤醒了自己,也就唤醒了你。
三、活在记忆中,还是活在当下
生活中,有时仅因一件偶然的事,导致冲突发生。双方往往会拎出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大吵一通,所谓相爱相杀,结果就恰如莎士比亚讲的“旧恨新仇重新蹉跎时光”。
问题不过是重演的旧有记忆,它如影随形。
潜意识里的错误记忆导致问题重复出现,成为任何人的负担。我们的意识或理性对此一无所知。
人们必须了解到,是我们的思想创造了自己生命中的每个当下。困扰并非来自他人、他事、他地,而是来自对这一切的想法。人们必须意识到,根本就没有“外在”这回事。
释放记忆的方法就是传送爱给神性,神性聆听后,会在最恰当的时候以最恰当的方式回应。你可以选择,但你说了不算,神性说了算。
当你处于记忆中,你就是在阻挡它。当你清理这些记忆,也就清理了其他人的记忆。
人们有两种方式来生活:由记忆或由灵感来主导。记忆是旧有模式的重演,灵感是来自神性的信息。
是心智阻碍了你体验到当下的狂喜。
记忆是共享的。当你在别人身上发现了什么你不喜欢的东西时,就是在自己内在也有那个东西,你的任务就是清理它。
当你清理干净时,它也会离开别人。事实上,它也会离开这个世界。
无论出现什么,每个生灵都有选择的权利!
一切美的,都遇上更美的。
一切好的,都创造了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