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就应该养成理财习惯吗?答案是肯定的。
不是要求自己有多少钱,而是具备一种理财意识,浅薄一点也没关系。
就像追随着偶像成长,自己参与过事情的一部分,视为和自己相关,价值更大,感情更深,更懂得珍惜。
所谓经济独立
所谓经济独立,不见得要等到真正工作后获得第一笔薪资。
记得同是在外读书,寒假回家前接到宋爸爸的电话,问询还有钱买车票吗。我感到诧异,自认为钱是不缺的,还借钱给自己的好几位同学。
直到堂姐打电话来也问是否缺钱,才知道,堂哥因为没钱回家,不敢跟自己父母开口,而向宋爸爸和堂姐开口拿钱。理由简单粗暴,自己买名牌衣服,把钱花光了。
对此行为非常不齿,更加坚定了绝不养成手心向上伸手要钱的习惯,亦不会等自己被社会逼急到了无所适从的地步。
我们经常提到安全感,底气来源无非是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情,这也许是一个不停被驯化的过程。
小妹得了奖学金等,还没怎么计划,钱很快没了。突然意识到,我们时常喊着独立,不依赖父母,但“帅不过三秒”,没有绝对的环境,做出改变不是最难,坚持下来真的难。
时间节点可以提前,经济独立从没毕业开始。
对自己好,更有自由度
压岁钱,是父母人情往来的给予,很多时候,不是因为自己是小孩子而得到的。
但有多少家庭,真的将其作为培养孩子金钱观念的试金石。
庆幸自己上学时,有点忧患意识,所以钱上没缺着。
说起来很俗,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各类奖学金等,奔着最高,绝不错过。现在想想“希望自己富甲一方”的观念就是从那时候种草的吧。
节假日,出去穷游的费用,是按照计划,赚的和攒下的。
打鱼摸虾耽误庄稼,或许是被教育的压抑,逆反成了生活的底色。终于可以理直气壮逃离有家的地方,便不怕遥远。
可能天性爱自由,喜欢远行和随时出发,不用受制于人的对自己好,理财成了实现它的“资本”。
理论上人没有正常的,我们遇到的都是失控的人,很难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常人没有个性没有魅力,太可怕。所以我接受自己“野蛮生长”下养成的金钱观念,俗不可耐中带点小确幸。
五花八门的节流方式
每天按照月份对应的日期将钱放于储蓄账户,比如今天4月22日,存22元;
一年12个月,一月存100元,二月存200元,以此类推,十二月存1200元;
一年365天,约52周,第一周存520元,第二周存510元,以此类推, 第五十二周放10元;
... ...
固定存款,请存死期!
储蓄是理财的一种哈,习惯就好了。
各位上神、小仙女们,尽请选择自己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