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和老公一起站在爸妈在小镇上经营的摊位前,很长一段时间谁也没有说话,一对刚下班的夫妻坐在路边一张简陋的小桌上,就着白膜吃着凉皮,还开了一瓶啤酒,聊的很开心;对面卖主食的摊位已经开始收摊,玻璃展柜里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大饼和面条,看来今天的生意应该还不错;店铺门前的马路边,推着三轮车卖煮花生的胖子,正一边剥着花生,一边和旁边馒头铺家的女儿聊天,还没有回家的打算。
慢慢的路灯亮了,一整天热闹非凡的镇中心的这条横街,人也变得稀稀落落,正在一点点的安静下来,那些卖家里自产蔬菜水果的散商一走,街道也显得比白天宽了许多,吃饭早的人家已经有出来散步的,溜溜达达的赶着商铺关门前,寻觅一些处理的便宜货。
街里不知谁家炖了肉,香味儿飘满了整条街,香到人的心坎里,肚子咕咕的叫了两声,该吃饭了。“差不多就往里收吧。”妈在店里招呼说,我们也该回家做饭了。
但我们谁也没动,“我有时候觉得街上的这种生活挺好的。”老公回头对正从店里走出来的妈说:“每天这个点我刚下班,市里的人走的快,没咱这的人悠闲,二环上总是堵车,到处都是喇叭声。”妈嗤笑一声,表示她虽不曾体会,但也可以想见那种匆忙。
我微笑,一边惊讶于我们此刻的感受竟如此相同,一边心中感叹在帝都工作的无奈,还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调查《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大致内容是:
霍华德金森为了完成《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这一毕业课题,向市民随机派发了一万份问卷。卷中有五个选项:A、非常幸福。B、幸福。C、一般。D、痛苦。E、非常痛苦。在收回的五千二百余张有效问卷中只有121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
经过调查分析,这121人当中有50人是成功人士,他们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事业的成功。而另外的71人,则是非常普通的人,还有的甚至是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这些普通人虽然职业多样性格迥然,但是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对物质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平淡自守,安贫乐道,很能享受柴米油盐的寻常生活。
于是,霍华德金森得出了这样的论文总结: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澹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
21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翻出了当年的毕业论文,对他们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当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两人去世以外,其他69人的生活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有的已经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过着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于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他们仍然觉得自己“非常幸福”。而那50名成功者的选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有9人事业一帆风顺,仍然坚持的当年的选择——非常幸福。23人选择了“一般”。有16人因为事业受挫,或破产或降职,选择了“痛苦”。另有2人选择了“非常痛苦”。因此霍华德金森总结说: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今早看到一篇文章《具备以下6种特质?那么你可能真不适合创业》对比一下文中所说的6种特质
1. 你倾向于执行命令
2. 你倾向于帮助他人实现梦想
3. 你不喜欢艰苦的工作
4. 你与生活中的每个人都相处融洽
5. 你认为世上万物都刚刚好
6. 你觉得自己非常主流(并且很享受)
我发现这6点和自己特别贴合,我不喜欢太忙碌的生活,不喜欢太亢奋的情绪,我觉得现在的一切都很好,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想我的梦想本身就是做好一个普通人,不想方设法的创造什么,获得什么,也不损害什么,做一个善良无害的普通人。
从初中时,我就把自己的座右铭定为:因为满足所以幸福,因为幸福所以更满足。曾有一个国外的小女孩说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家庭主妇,每天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会给家人做一桌丰盛的美食,她的父母觉得很欣慰,然而在很多地方,这却是不被家长喜欢的梦想。这世上有很多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他存在的必要,也都有出色者,他们本身并无差别,只是被人为的通过物质来衡量出好坏高低。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受这些评价的影响,不敢承认自己“卑微”的梦想,许多在外打拼的人,如果你问他,这么忙碌、努力为了什么?他可能会回答你,为了更好的生活,然而得到了更好的生活后,他们会停下脚步吗?不会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为人是一直有欲望、有追求的,而水只是随波逐流。
在这个年纪,我想向自己承认,我真的很懒,要求也很低,可以独立自主的生活,我觉得已然够了,并不想再为了更大的房,更好的车,更高的物质条件去努力了,我想静下心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虽然可能做的并不好,比如我喜欢写东西,但我文笔不好,我不一定要出书,要成名,只是写给自己看看就好,比如我喜欢旅行,但我文化底蕴不足,勇气不够,我不做背包客,也不写旅游攻略或者游记,我觉得自己看看风景放松心情就好,一切都是:我喜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