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特效应在我留学的那段时间常常出现,回忆就像被一道脆弱的闸门阻隔的洪水,被冲开了一点儿缝隙就奔流不止。因为国外的生活相对简单,也不如国内的便利和丰富,所以偶尔还能够遇见一些小时候曾经吃过见过的东西,这时候总会勾起我对于没有上学之前,和家人在农村和乡镇生活的回忆。但那些味道在口腔和脑皮层间萦绕,难以形容,无法分享。
也不能说是我发现的一个心理现象,单纯的基于对自己和身边人的了解,发现每个人的情绪状态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比如说我自己,每个月会在例假开始一周前进入焦躁期,越接近例假开始我就越平静,几近看破人生的平静;等过了例假的头两天,我的精神和情绪就突的达到了亢奋最高点,工作效率极高并且对未来抱有十分期待;然后亢奋的情绪持续到经期最后一天,我又开始有那么一点难过;这种微微哀伤的情绪在经间期的最中间几天累积到极点,我一定要有那么一个方式发泄出来,哭一顿就好了;之后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值得开心或者生气的事情,情绪就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知道例假开始前一周。就是这么周而复始的循环,以至于现在情绪变化是我对例假时间判断的唯一标准了。我相信我的情绪和女性体内的激素变化是有一定关系的,有一段时间我服用了妈富隆来避孕和调节自己的例假时间,情绪变化是可以每一天看得见的。另外,我发现男人也是有周期的,排除掉睡眠和工作这两项给到的干扰因素,尽管张先生总是那么温柔,就是有那么几天我发现张先生会相对平常显得有些易怒和不谦让。相对的,我家暴躁老爸每个月就是会有那么几天心情很好,综合近期的观察,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时间到了和妈妈在。
以上都是非典型的例子,其实这样周期性不仅仅是在的情绪变化上,我发现还可以体现在几乎所有有生命参与的活动中。比如说学生备考期中期末,这个过程一定会包括了学习,做题,错题再做,再学习,做题,错题再做的这样一个循环,而且会时常规律性的遇见低谷期,通俗点说就是出现想要放弃的念头。这就很有意思,因为很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也会遇到类似的规律PUA,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一个又一个的低谷中爬出来,但总有那么几个战胜了自己命运有规律的波动,像西西弗一样顽强的推动压在头顶的巨石,获得了自己想要的诗和远方。再者,比如说趁早写作100天的课程设计,也是给到学员们一个规律性的安排,在每过一段时间就安排一个复盘日,并且间隔越来越长,这就是在弄清楚人的一个学习周期性规律作出的合理安排。
马上就要迎来100天的结课,我相信这100天的坚持是有收获的,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坚持写下去。结课之后的计划我先下只要求自己每天有一个站得住脚的观点输出,或者每天完善1000字左右的之前未完成的作品,作为业余爱好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