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做儿女的有“父母在,不言老”的古训,最近的经历让我不得不感叹:真是老了。
感觉到自己的力不从心,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儿。
想起了母亲经常说的那句话:年里不老月里老。
网上有句很流行的话:三十岁之前,你的容貌父母负责;三十岁之后,你的容貌自己负责。
网上还有一句流行的话:显年轻的人是因为善良。
承认自己这么多年来对自己很不负责,不止是容貌问题。但对于自己面相显老是因为不善良很不认同。扪心自问:我不善良吗?
记得孩子还是小学时,有一次带她到商场买鞋子。一位带着孙女儿买鞋子的女士和我各种交流,末了问我:你这是外孙女还是孙女呀?我顿时无语,支吾半天。回到家和先生笑话般地道来,他生气地说:她没长眼睛吗?
因为一直有父母在身边,所以自认为还是个孩子;因为一直不知疲倦地为生活奔波,所以从不觉得自己和“老”扯上关系。
直到最近,最近一个月遇上各种各样的事儿。突然觉得自己老了,不是单纯地外貌变化,而是心理变化的。
事件一:
父亲住院治疗期间,可能是着急上火的原因,不幸地赶上了流行感冒。活了四十多年,淡定如我对流行避而远之,不幸流行了一把,却是流行感冒。
连续发烧四五天,咳嗽头疼,浑身疼痛。考虑到还得带父亲到北京复查,不得不加大药量,每天三次大把大把地吃药。庆幸临行前不再发烧,没有耽误行程。
感冒见好了,胃病又来了。
没有食欲,浑身不舒服。每天生活在浑浑噩噩中,勉勉强强地上班下班。忽然觉得生活很是无望。
父亲一次小病,我居然承受不了;季节性地一次流感,我差点儿倒下。
感叹再也不是当年的那个自己:由于先生外地上班,一个人一砖一瓦地装修那个以为住一辈子的家,刚刚住了没到五年,因工作调动到另一个城市,又一砖一瓦地装修另一个家。
这些年,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自动地转啊转啊,为自己,为父母,为孩子,为身边的每一个自认为很亲近的亲戚朋友。把自己十分的能力挖掘发挥到十二分。
忽然发现,有些疼痛,只能一个人忍受,有些委屈,只能一个人消化,有些道理,只有在受伤之后才能顿悟:有些付出,真的很不值的。
你只是感动于自己不计回报的付出,换不来别人一句暖心的问候。
姑娘说我“爱心泛滥”,一语中的。
有句话很拗口,却不无道理:我爱着爱着我的你。同样,我真心对待真心对待我的你。
从今以后,看淡一切,看开一切。除了生我的、我生的必须负责和对自己负责以外,其他的都是浮云。
珍惜生命中仅有的几个好朋友、好同学。
事件二:
每年年底,都是所在部门和行业兵荒马乱的时候。上级任务安排“寅吃卯粮”的节奏,相关部门不急不缓“奈我如何”的架势。我们的感觉就是在“夹缝中求生”。
所以,当相关人员在最后期限没有上报报表,一再地各种借口推托,最后居然说“那上个月我没按时上报你也没说啊”时,我突然不想说话了。我好脾气地说“哦,那你忙你的,我要干活了”把她打发走。何必多费口舌呢。
这是一年前的我绝对办不到的。那时的我,俨然一副老学究、账房先生的架势,丁是丁卯是卯,认真负责按时按点儿。
人生苦短,工作只是其中一部分,何必较真。这世界哪有那么多理可讲,哪有那么多规矩遵守?能过得去就过得去,不必互相为难。
所以,心安理得地完成了一个不在98%范围内的工作。
事件三:
12月11日晚,姑娘发来微信:
妈妈,明天是双十二。
刚刚过去的11.11,她提醒了我一次,提醒的结果是我给她转钱。
我马上回过去:要多少钱啊?
姑娘发过来一个愉快的表情。
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这一代独生子女,可以不记得父母的生日,但一定记得每一个消费日。比如:双十一,双十二,圣诞节等等。
我们能做的只有提醒她们,却不可以阻止她们。
刚刚放飞孩子时,一百个不放心。怕她攀比乱花钱,又怕她克扣自己。时不时问询问询,让人家汇报每个月的消费。职业病地让孩子做个消费明细账,分门别类地统计一下。
姑娘“当当当”发来一大堆支付宝消费截屏,不耐烦地说:这还不细吗?弄得母女都不痛快。
想想也是啊,我们的孩子没有和我们一样的人生经历,何必强求她和我们一样地精打细算过日子?在这个全民“富二代”的时代,她也不能太另类。
至少,她的父母也是有工作的人,也挣着不多不少的薪水。
也许,所谓的老了。就是和自己讲和,和亲人讲和,和现实讲和,和时代讲和。
所谓的随和,就是不再强求。
所谓的成熟,就是和环境妥协。
岁月太瘦,指缝太宽。不知不觉在奔五的路上已作最后的冲刺。站在2017年的岁尾,触摸2018年的岁首,看着懒洋洋的日头,与世无争地笑了。
2018年,顺势而为,随遇而安,藏锋去芒,做一个乐呵呵、慈眉善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