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真的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人都在想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不是每个人都关注内心感受与心灵成长,有些人就是拒绝深沉这是真实存在的。这提醒我,不要试图“拯救,唤醒”谁。这提醒我,看到和尊重差异性;
Heaven站在前面看着大家说“所以,照顾好自己”,说完点头看着所有人。“照顾好自己”,这是之前从没有想过的问题。当我们真的“照顾好了自己”,很多问题都随之解决;
深度聆听,感受对方说出的话背后的需求与感受;
第一次非正式地跟一线公益伙伴探讨资助与被资助关系;
因为这四天被聆听、被接纳、被看见,而且不担心被评判,感觉自己的干涸的心获得了很大的滋养。这样安全友好的场域让人心情平和,并愿意与人敞开心扉聊天。这种治愈的力量让我回归到工作和生活中也更能够从很多情绪场景中抽离出来。原来抵抗的心态不见了,我只是很平静地感受着自己的感受,在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去感受对方的感受;
让我看到了一直被忽视的自己,并且照顾好“她”;
关于“不冲突”:有些冲突未必是需要的,协作者心里要有这个觉知;
协作者尽量控制自己的表达欲望,把机会给参与者;
让问题回到主线的提问方式:所以你刚分享的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参与者说太多如何引导:er~,所以你用一句话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是?
把不同的声音/意见看成是补充视角,帮我把原有的东西做扩展;
一场协作开始之前,介绍活动目的,然后问大家是否理解刚刚的话有没有什么问题,以及可以了解参与者的期待是什么;
aha时刻、“乔哈里之窗”-是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其中我不知且他人不知的内容,被发现的时刻成为aha时刻;
Kim没有画大家都关注到的狗尾巴草和枫叶,我第一反应是“Kim好专业好会画,抓重点和整体不拘泥于细节!”,但Kim说是因为近视没看见狗尾巴草和枫叶。这个事对我的shock很大,我习惯于根据看到的信息作出自己的推测或判断,这件事提醒我很多推测或判断可能是立不住脚的,要进一步去了解事实;
大家依次传递看画,看到的第一个和我视角不同的画是李迪的。第一反应是“这画的都是什么,完全看不懂”,然后忽然发现哦原来李迪和我坐的位置不同,他看到的和我看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这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视角,我看到的可能不是事实/事物的全部,对于不一样的声音或观点,应该放下评判作为自己视角的一个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