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不应该看他拥有多少高兴的事,而应该看他是否正为一些小事烦恼着。
只有幸福的人,才会把无关痛痒的小事挂在心上。
那些经历着大灾难的人是无暇顾及这些小事的。
也因此在失去幸福以后,人们才会发现它们曾经存在。
凝飞早练晨读20201230家庭教育学习分享——亲子做“朋友”的要求
父母和孩子最好的关系就是做朋友。
这样有利于培养亲子之间的亲密感,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而这个“朋友”关系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也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朋友。
首先我们和孩子做朋友要看孩子的年龄。
著名教学家张文质在答父母问里提到过:
孩子在9岁之前,父母不要想着和孩子做朋友,而是要专注地做好一个父母的角色,有时候甚至要严格地引领孩子,帮助孩子,纠正孩子。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没有和他人、世界相处的原则。
孩子做错了,父母应该批评甚至惩罚,因为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没有人引领其正确地成长,没有严格细致的提醒,孩子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也很难成才。
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应该从父母那里了解到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孩子有正确而鲜明的价值标准。
等到孩子慢慢长大,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增强。
这时候的孩子往往不会一味顺从父母的意愿,如果这时候,父母仍旧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来面对孩子,孩子难免反感。
这就要求父母耐心倾听,多了解孩子的想法,但父母仍然是引领者,只是用一种引导的方式去帮助孩子成长。
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就可以成为孩子的倾听者和协助者。
如果前段时间的铺垫做得足够好,引领到位,孩子的成长也就不会出现大偏差,遇到问题时父母只需给孩子意见,协助孩子解决问题即可。
其次,父母做孩子的朋友,切不可什么都随孩子的意愿。
既然是做“朋友”,父母也是朋友的一方,我们要让孩子也学会替“朋友”(也就是自己的父母)考虑。
你有你的意愿,父母同样也有自己的诉求。
一个家庭,不能什么都是孩子说了算,要引导孩子从大局考虑。
所谓的做朋友,是为了平衡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家长多聆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为了纵容孩子成为家里的“小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