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喜欢在下雨天时站在屋檐下,伸手接滴下来的雨珠。喜欢披着奶奶的蓑衣走在巷子里青石板上,听雨滴落在青石板的回响,清脆而宁静。每当起风时,温柔的风会流淌在小镇的巷子里,风里弥漫着泥土的气息。
我不知道这小镇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打我有记忆时,我就在这小镇,小镇的年代悠久,而小镇的故事,我是从爷爷奶奶讲诉时知道零星的片段。我的父母是城市流落一代人,要不是改革开放,也许他们会一辈子留在小镇,过着安稳种地的日子,可他们不甘心贫穷,不甘心一辈子留在乡村,大半生的青春年华都交付给城市。我想他们初来城市时,肯定信誓旦旦的说“我要为这个城市努力拼搏”,后来发现这个城市不需要你为它拼搏,只需为自己拼搏。
现在的小镇家家户户都盖起一层或者二层楼房,小镇的人越来越多,而种地的只有老人,年轻人去城里务工,赚了钱在小镇盖起洋房,老屋拆的为数不多了。只有念旧的老人,住惯了老屋,翻新老屋的屋瓦仍旧守着那一方天地。
我记得我家的老屋很大,门前有两个大石墩,爷爷总爱坐在门墩上晒着太阳,抽着烟卷。老屋中心有个大天井,还有一口很深长满青苔的水井,天井四周的过道便连着东西厢房,往北便是灶房,那会儿家家户户都是住这样的老屋,还有八百平米的老屋,很多家族的人混住在一块,还有专门的牛屋。记得那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在老屋门前种上桂花,勒杜鹃,还有带刺的蝴蝶花。老屋屋前或是屋后都是菜园,混住的人家屋前不远处便是一大片连着的篱笆围成的菜园,远远望去像一副方格,老人在方格里跳着。
小镇上有很多的巷口,还记得当初年纪小,总是爱结伴成群的在那些巷口里捉迷藏,玩的不亦乐乎。喜欢在黄昏时,坐在门墩上看着放牛人骑在牛背上引着一群群牛走在小巷里,巷子里会冲刺着放牛人赶牛的骂声,牛叫唤的声音,那是一种归家的声音,小牛紧紧跟在母牛的屁股后面,时不时叫着,稚嫩的叫声温馨而动听。不远处,炊烟袅袅升起,整个小镇都被笼罩在中央。天色有些暗淡时,凉凉的风便会吹入耳边。
乡村的街巷夜晚是寂静的,夏天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就三五成群的搬着板凳在街巷里聊天,聊的话题无非是自家孩子在城里来电话了,地里的农活亦或者家里的牛啊鸡啊这些琐事,但是即便是这些琐事,也是他们一天里所有的内容,他们满足而安心。还有一些街头小贩在巷子里卖着我叫不出名的东西,自然还会有一些顽皮的小孩子在追赶打闹,沉默的小巷开始变得热闹了。晚风吹拂,桂花落满一地,阵阵幽香弥漫在巷子里,一两声犬吠声在风里荡漾着。小时候我喜欢坐在老屋过道里,看天井上的夜空,听着蟋蟀叫声,老屋后风吹竹林的哗啦啦的声音。
小镇上很少有外来客,而小镇里的人也懒得进城,如果要配置什么东西,他们会让在外做事的亲人寄过来,或是赶集去采购一些菜种,农具,买些小鸭子、小鸡。小时候,每天天已微亮的时候,我就会起床去看日出。天空翻起了鱼肚白,那红红的光晕又将小镇笼罩起来。小镇刹时又变得异常温暖。
现如今,白驹过逝,早已经时过境迁。小镇变了,我也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我也跟我的父母一样流落城市,成为漂泊的一代人,故乡的老屋早已拆了,我的爷爷奶奶早已不再了。新盖的二层楼房,一直没有住过,我爸妈老说,等老了回去住。可是等我老了,我又该去哪里呢?城市高楼林立,却没有一丝温情。
也许乡村的姑娘总是多情的,就像小镇一样,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下雨了,记忆连篇浮起,小镇被打湿了。
2015年9月12日
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