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说话之道》D5学而思20170816【Laura小晓】
印象深刻的几点:
一、学会区分表达感觉和观点。这个道理虽然都懂,但实际上应用的却并不好,尤其体现在育儿层面。看来在日常生活中还需多多练习,让表明感觉而非观点成为习惯。
二、to win but not to win argument. 和《正面管教》里“赢得而不是赢了”的观点一致。赢得人心才是关键。
三、交浅言深。我接触过的人中,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家事之类全盘托出的人不占少数。我自己还好,但在对方深谈家事时自己一点不提好似也不太真诚,这里边的度还是要自己把握。
五、关于告密,对我而言这是今天带读最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部分)。我本人也比较痛恨和鄙视告密者的。不料自家娃却有乐于告密的倾向。一可能是年龄的关系(4岁),二可能仅限于情景游戏中。不过还是要正面引导。于是把彭彭语录摘录如下:“告诉她在背后说小朋友坏话是不好的。如果你觉得他做的不好就当面诚恳的告诉他。你不必盯着人家,你应该经常看看自己有没有做的不好,或者是看到自己哪里可以做得更好。如果对方去摘花不对,那你提醒他。或者你可以告诉自己,我认为摘花不对,以后我一定不摘花,就行了。有自己的判断跟是非观是很好的关心,别人也是很好的,但是告密,是可耻的,背叛更加是不必的。”
学而思部分:
之前就看过王蒙的这篇《雄辩症》。当时主要觉得幽默和替医生感到无奈。今日再看,多了些思考。雄辩症应该是一种瘾症,难改,还容易愈演愈烈,所以还需防范于未然。想想实际生活中很少遇到雄辨症“患者”,而且应该是越不熟络的人越不容易显露出这个症状来吧。
貌似高中时班上两位雄辨症同学,通俗的北方话来说应该就是类似于极会“抬杠”的人,别人说什么他们都有理由反驳,而且表面听起来头头是道。和他俩正常说话都很难,因为最后都会演变为辩论,而你一定是输的一方。久而久之大家就习惯了接纳了,从反感变为懂得,甚至觉得他们挺好玩的,有时候故意跟他们辩论辩论,以此来解闷。而最有意思的就是看他俩一起辩论,真是棋逢对手啊!那场面,恨不得全班课都不要上了,都来一起围观。
想想自己也有犯雄辨症的时候,但还好仅限于对老公一人发作。我猜大多数姐妹都会有此经验吧(偷笑),和老公理论起来哪管那么多事实真相,讲“我的道理”才是第一位的,哪怕那些道理都是些歪理邪说。道理当时自己也是知道的,但辩论起来就没那么理性了。没错,这时,对我来说事实神马的已经不那么不重要了,我的感觉——赢,才是重要的!平心而论,这样确实很糟糕,好在老公不会跟那个状态下的我一般见识,更不会不记仇。而我也越来越少犯雄辨症了。以后还要尽力避免。
其实得了雄辨症的人也是可怜,自己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的把对手搞到哑口无言,只争了个口舌之快,却达不到预期想要的真正效果,只留给对方一个不可理喻的惹人讨厌的印象,这又是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