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论·摄影》
第四季~第60篇
图/文:毕屹
《不让停,我却驻足停留》
这条街很僻静,并不宽敞的道路两旁停满了各种汽车。
而在墙上,隔几十米就钉着这样的警示牌,似乎钉少了,司机们就看不到。
可钉归钉,停归停。只是警告而不罚款的牌子便形同虚设。
这一现象,对于走路经过而又喜欢街拍的我来说,倒是一个不错的创作题材。
这么多个警示牌,这么多辆汽车,选择拍摄哪个,怎么拍摄,就成了我徘徊在这里思考的问题。
猛一看,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细分析,还是有很多细节可以考虑的。
首先,警示牌是一样的,砖墙也是雷同的。不同的是,停在墙边的汽车品牌和车身颜色。
如果拍全了汽车,那么墙上的警示牌一定很小,变成了汽车为主,而警示牌变得可有可无,渺小模糊了。
而我的创作初衷,是表现司机们无视警示牌的存在而乱停车的行为。
那么,警示牌就应该作为主体来突出表现,而汽车则作为陪体来出现在画面之中。
方案明确了,那这么多警示牌以及这么多汽车,选择哪辆来拍摄呢?
还是回到主体警示牌来思考和决定,白底红字的警示牌钉在红色的砖墙上,显然,这是以红色为主的色调。那么红色汽车,就会造成画面一片红色,应该被第一个排除。
而白色汽车,和警示牌上的白色底色也会冲突,并且白色本来就明显突出,更会影响到主体警示牌的视觉效果。所以,白色汽车也被排除在外了。
照此逻辑,剩下的就是深色的汽车最为理想了。运气不错,走到第五个警示牌旁,便有一辆黑色的汽车出现眼前。
于是,开始观察和构图。警示牌位于画面左上角九宫格的左上交叉点位置,相当明显,令人一目了然。
而黑色汽车只截取其一个边角即可,观众完全可以依靠经验和常识,从这个局部看出这是一辆汽车。
当然,还有一个细节就是竖构图,这样的作用,是减少横向的其他车辆和杂物的干扰,让观众的视线在第一时间看向主体警示牌。
通过这个小小的街拍构图练习,您是不是也感受到了,主体与陪体的主次关系,位置关系,色彩关系,以及虚实关系等。
一切创作都要围绕主题来思考,所有技巧也都是为了突出主体而运用的。否则,就只能是撞大运式的随手一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