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一节师生双边活动较好的语文课,犹如一首韵味隽永的诗,一幅意境悠远的画,它那无限的深情,无尽的意蕴,引人入胜,耐人回味,教师是好语文课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往往,语文的课堂有众多同行来参加听的课来说,这节课有别于一般的家常课,应该如何定义自身的执教行动,应该有着怎样的师生互动,把自己执教的语文课叫什么呢?
语文课,我们习惯把这种师生双边活动叫做上课,也有的说是做课,更多说是讲课。“做”有明显的“作”的痕迹,“讲”则完全违背教学规律的一种称呼,“上”体现着学生主体还是教师主导,但都没有一种相对科学的定义,这种完全强调教师地位的语文,已经严重偏离语文教学的的本质。能否有一种强化学生活动主体地位的叫法,至少目前还没有。
对于这种课堂,教师在在设计时就把追求完美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从目标到教学过程,从生成到课堂的各个角落,都要兼顾。为达至这个目标,课前训练学生的有之,课中“诱导”学生的有之。有种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教学环节设计琳琅满目,方法花样翻新,教师手忙脚乱地演示充斥整个课堂课件,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回旋的余地,没有咀嚼回味的时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
如此知识如何能内化?技能如何能熟练?这种课就是演课,他们预演了整个教学流程,提前突破了整个教学难点,教学变成了演戏,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殊不知,真实的才是最动人的,真实的也才是最美丽的。一节有生成课堂变得死板呆滞了,语文本体淡化了,语言的地位削弱了,语文的功用甚至销溶了,如此种种,还给自己的课冠以完美无瑕的标志。虚假的美丽只能取悦于一时,真实的精彩方能恒久地打动人心。让语文课远离虚伪的美丽,永远焕发青春的活力与真实的生命力。
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对于教学来说,我们更多的应该是一种随机性很大的课。所以,我们只有把常态课当成公开课一样要求自己,把公开课用家常的方式展现给大家,这才是一线老师真实想见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