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年过完了,开始上班了,空闲里刷刷手机总会看到在外务工的爸爸妈妈们与孩子离别外出务工的新闻。孩子哭的撕心裂肺,大人也抹眼泪,有的孩子甚至追着车跑200多米,小小的身子拼命地跑着,直到载着妈妈的车消失在视线之外,这样的场景真的很让人揪心。
堂姐一家今年也上演了这样一场离别泪剧。
堂姐两口子去年夏天开始到深圳打工,直到小年才回来。过年回家时堂姐说,春节回来这几天,7岁的侄子变得特别依恋她,一刻都不想离开她,连睡觉都要抱着睡,而且自从她回来后,侄子也不出去找小伙伴玩了,一直拉着堂姐让她陪着玩。
前天堂姐两口子要回深圳了,侄子哭得都说不出话来,拽着堂姐的衣角,哭着喊“妈妈不要走,妈妈别走,我不花钱买东西了!”孩子以为不买东西了爸爸妈妈就不用去那么远的地方去赚钱了,就能在家陪自己了。
堂姐终究还是走了,侄子不知道是不是哭累了,自己摆弄着玩具,不哭也不说话,看着特别让人心疼。
据说,像我侄子这样的“留守儿童”人数已达6000多万。年后这段时间,这样的催泪场景还要上演无数次。
孩子大多都是盼着过年的,有的孩子盼过年是为了放长假使劲玩耍,可有的孩子是因为只有过年爸爸妈妈才会回家,这是一年中唯一可以见到爸爸妈妈的机会,也是唯一可以在妈妈身边撒娇的机会。
是不是看到这里,开始感慨留守儿童太可怜了,有没有心里庆幸还好自己不用外出打工,能够每天陪在孩子身边?
不用外出务工,不用母子分离,确实挺幸运的。手机上刷到这些离别新闻感慨万千的时候,孩子在旁边玩着手机,或者看着动画片,你抬头看看他心里觉得很欣慰,继续低头玩自己的手机······
难道,对孩子的陪伴就仅限于让他们在自己身旁玩手机?
02
相对于这些留守儿童来说,大多数孩子幸福的天天像过年,因为至少是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不过,也只是住在一起而已。
楼下邻居琪琪妈妈是一个85后职场妈妈,没人帮忙带孩子,琪琪妈妈都是下班后再赶到幼儿园接琪琪。
和所有年轻人一样,琪琪妈妈也爱玩抖音,刷微博,搜热点,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不要嚷着让她陪着玩那些无聊的游戏,最惬意的时候就是晚饭后琪琪安静地看动画片,她倚在沙发上玩手机。
晚饭后一家人就沉默了,只有动画片的声音,或者游戏的声音,还有就是一段段抖音的经典配乐。有时候也会来个亲子互动,给孩子讲本故事,听孩子背一背幼儿园学到的古诗,这时候还不忘录段视频晒晒朋友圈,等待圈友们点赞评论。
在很多父母看来,亲子互动也就仅限于和孩子一起看看故事书,或者完成幼儿园的亲子手工作业。在亲子互动方面这些父母是匮乏的,孩子与其说是在父母身旁,不如说是在手机旁。
很多孩子都和琪琪一样,虽然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但依然过着留守儿童的生活,回到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手机平板。
现在经常听到一个名词“丧偶式育儿”,明明有老公,但却过着单亲妈妈的日子,年轻妈妈们对此抱怨不已。
可是你在抱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实你的孩子也在因为你的忽略成为父母身边的“留守儿童”。唯一和真正留守儿童的区别,就是和父母住在一起。
可住在一起又怎样?爸爸玩游戏,妈妈忙着刷抖音,听妈妈讲故事都很难得,大部分时间还是自己看电视,玩手机平板。
03
前几天看到一个宣传片,就是讲述了这样生活在父母身边的“留守儿童”的故事。
一个小男孩骑着滑板车去卧室找妈妈,“妈妈,陪我玩会吧”,妈妈倚在床头上刷着抖音,“乖孩子,去找爸爸和你玩,乖”。
小男孩又去书房找爸爸,“爸爸,你陪我玩好不好。”爸爸正在忙着打游戏,动也不动的说“你自己玩就行,爸爸忙着!”
小男孩自己玩了会滑板车后,自己拿起来平板,玩起游戏来,一下午都很安静很乖。晚饭做好了,妈妈来喊小男孩吃饭,小男孩沉迷于游戏动也不动,结果妈妈生气了,责怪孩子只知道玩游戏······
如果这个小男孩的父母能够陪着孩子一起玩耍,他还会抱着平板不放吗?很多时候,孩子沉迷于游戏是因为在家没有其他有趣的游戏可以替代。
吃完饭离睡觉时间还长,而你只知道玩手机,心情好了讲个故事。然而孩子不可能天天自己安静的玩玩具,也不可能一直听你讲故事,这个时候花样新奇的电子产品怎么可能吸引不到他?
可以说,是父母的自私与失职活生生把自己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
04
很幸运我老公是从事幼教行业,比较理解孩子想要人陪的渴望心理,所以在陪伴孩子方面也算有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至少不会让孩子过着“留守儿童”的生活。
我们家有个默认的规定,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机,每天晚上陪孩子玩游戏。很多人会问,你们都玩什么游戏啊,哪有那么多游戏玩?
不是没有游戏玩,而是孩子们喜欢的那些游戏你觉得太幼稚太无聊,不屑于玩。
适合在家玩简单有趣的亲子游戏有哪些?
1.角色扮演类
例如让孩子当幼儿园老师,家长当小朋友,表演幼儿园一天的活动。
上美术课涂色、学手指谣、学儿歌、吃午饭、发奖励,自己作为“小朋友”可以适当不听话,可以想喝水、想上厕所,看看孩子作为“老师”会怎么处理。
幼儿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是一个游戏,这样还可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了解老师们处理问题的态度。
除了幼儿园的游戏,还有到别人家做客的游戏、医生看病的游戏、买东西的游戏、照顾小宝宝的游戏等等,生活中的各类场景都可以拿出来作为游戏,哪怕是读书识字的枯燥内容都可以变得有趣起来。这些不仅好玩有趣,还能让孩子学到生活的技巧。
2.比赛类
例如和孩子剪刀石头布,赢的一方往前跳一步,先到达终点的就算赢。
小孩子都有好胜欲,玩游戏都希望自己赢,但如果一直让孩子保持赢的状态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好。剪刀石头布可以让孩子明白不管什么比赛都会有赢有输,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输赢观念。
除了剪刀石头布,还可以赛跑、竞走、加入角色扮演的龟兔赛跑,如果家里有扭扭车、滑板车还可以比赛骑车,这些看着很简单,但是孩子其实很喜欢玩。
3.活动类
例如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玩老鹰捉小鸡。
游戏要轮流更换角色,小朋友不仅要当被保护的小鸡,还要做保护小鸡的鸡妈妈和凶恶的老鹰,多种角色替换让孩子可以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除此之外,还有丢手绢、123木头人、抢椅子的游戏等,都是需要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参与的游戏。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孩子们爱玩的游戏,只是我们一直高高站在父母的角色中,没有用孩子的眼睛来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和孩子互动玩耍时,我们不仅是父母,更是他们的朋友,是身份平等的玩伴,如果我们始终带着父母角色的“偶像包袱”,孩子永远玩得不痛快。
所以,放下父母的“偶像包袱”吧,毕竟孩子要的陪伴不是和父母住在一起,而是让父母陪伴自己玩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