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晚上好!
因为想着先建好水润平台的红豆成长记,所以就晚一些写了。
在创建项目的过程中,出现几个问题:
1、项目名称:咱们有统一的:404班(孩子的名字)的红豆成长记。
孩子的名字一定要写上去的,要不然我无法知道这是谁创建的项目了。写在项目名称上,我就一目了然了。
2、在选择老师的时候,一定要选我和科学老师。昨天就创建好的请补充上,把我选到项目中。只有把我选上去,我才能看到孩子创建的研究项目的。
3、在选择同学的时候,一定要选上自己的名字。这样自己才能看到自己创建的项目。
另外也一定要提醒孩子,千万不要自己擅自主张去修改密码,忘记了会比较麻烦。
到目前为止,这些孩子的红豆成长记已经创建好了,如图:
今天虽然有些迟了,我看到一篇比较有意思的文章,是一个家长是在读了《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之后写的一些心得体会。他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这些都是被动式父母的普遍现象。我转发过来,有兴趣的家人们可以看看,和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相通一下试试。
老师说很多家长是恐惧意念驱动的育儿模式。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反映问题:我的孩子一年级,他没有学习动力;我的孩子二年级,如何帮助他自律;我的孩子六年级,我用练习正念的方式让他减少了考试中的粗心。一年级就能看出孩子学习没有动力么,二年级就能判断孩子不自律吗?太焦虑,从眼前一个行为推到了10年后。也太自信,我们的推断就一定是对的吗?作为成长中的家长,我有很多疑问,读了一些理论,看了一些学校,跟做教育的同行聊。目前觉得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1. 要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必须找到真正的原因。现象不是原因。例如孩子回家不做作业,家长如果把现象当作问题,就只是采取办法让他做作业,也许陪着他做,也许甜言蜜语威逼利诱。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孩子为什么不想做作业,不从原因入手,措施都是暂时性的,不解决问题。我们没有尽力去找,或找不到,可能因为不敢面对真正的原因,因为起因往往在自己身上。
2. 家长为家庭教育中所有的问题和困难承担百分百的责任。大家对这个理论都不陌生,孩子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言行, 可以说孩子从思维方式到说话的词汇都来自父母。但很少见到真正接受这个观念的父母. 我们或者说,孩子不学我们的优点而学缺点,是他的问题。或者我们没看到直接联系,就认为原因不在家长身上, 比如我很会社交,孩子为什么不擅长跟陌生人说话,肯定是他的问题。人的心理是很复杂的,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我们能一眼看懂的因果。
即使暂不能完全理解,可以先这么想,只有当我们为一个问题承担百分百责任的时候,才能真正开始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认为事情90%的责任在我们,10%是别人,我们的思维还会有空隙去指责,抱怨,而不能100%集中于寻找解决方案。作为父母,我们没有别的选择,要100%承担起找到方法的责任。
如果我们更现实一点,就能意识到其实我们没办法改变任何人,除了自己。承担责任,从自己开始做,是唯一的办法。(回到育儿=管理理论,管理者的脑子里,只要有一丝丝怪怨市场,政策,经济周期,觉得员工不听指示,或执行不到位,就不可能找到任何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很难承认,但我们其实根本“管”不了团队,我们唯一能管的是自己,然后希望团队能够看到,愿意借鉴,配合和跟随。)
3. 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是否存在,本身都值得思考。除了病痛和死亡(佛家连这两样都有不同的角度看),其他问题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只是我们的观念而已。举个栗子,我小时候考了99分也会不开心,对我来说,问题是存在的, 不开心是真实的。对考59分的同学来说,这根本不可能是个问题,我会为这个烦恼肯定是有病。
我们牵着孩子的手在散步,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专心聊聊天,共同享受这段时光。而不是一直想着其他人,一会儿看看认识的人是否走的比我们快了,是否走了其他路,一会儿又听听别人说我们是不是不该走,而是该跳。唯独没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听听他们想怎么走,想走还是跑,还是只想到路边看看虫子和小草。
生命是一场旅途,我们只是陪伴孩子一段。如果能放弃比较, 放弃控制的心态,接受我们的孩子与其它的孩子不同, 与我们脑中构想的也不同, 很多问题都不存在。要从这个角度思考,需要我们先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对生命谦卑。育儿之路与自我成长之路分不开,有时不是要解决问题,而是随着阅历和思考的增长, 重新审视要问的问题。
徐新云
2018. 0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