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我们渐渐的沉醉一场视听盛宴:游戏主播们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的吃鸡,吃播们不顾肠胃的负荷一餐又一餐的大快朵颐,小广场小花坛大爷大妈花枝招展群花乱舞......
我们的手指轻轻滑动,一个接一个的视频无缝衔接,明明说好只看半个小时,却不知不觉连饭都忘了吃。明明很想去工作去约会,明知道自己明天要考试,可手却不自主的打开了短视频。如果鲁滨逊带着一部手机流落到孤岛,假设可以连接到WiFi的话,大约是再也想不起要回到文明社会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你的身体和精神早已通过沉迷发送了信号:我很孤独。其实你在逃避和对抗着的,就是现代人普遍拥有的越来越深的、普遍性的孤独感。
屏幕内外的人,吃着的、玩着的、动着的、跳着的、演着的、热热闹闹的上传者,以及屏幕外的冷静的、微笑的、不屑的观众,其实,我们都在进行着一场孤独的战役。我们为何会感到孤独?孤独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孤独的意义在哪里?蒋勋《孤独六讲》以这六中孤独的分类为纲,从现世和哲学的层面,为我们提供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人生六种孤独形态,你是哪一种?
有人说,孤独是一个人的寂寞,是一群人的狂欢。当我们急速的想要摆脱独孤,采取各种各种的逃避和对抗的方式时,我们只能感觉到越来越空虚。每个人的精神犹如肉体的独立一般,都寄存在各自的孤岛。蒋勋为我们大致将孤独分类,分别是:
1.情欲孤独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中,提到一个词,叫力比多。力比多就是性力的意思。精神分析学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当刚刚初潮的女神梦见自己被一条蛇追赶,或者被草绳绊倒,隐秘的处理好自己的私事,在夜深人静时感受自己身体的变化。这其实就是一种生命意识的初步觉知,而这些都是默默的进行着的。除了生命初始的状态,情欲孤独其实伴随着人的一生。
2.语言孤独
庄子造了个成语,叫得鱼忘筌,他说了一个逍遥游的故事。人生最自由的状态应该是“无所待”。待就是凭借的意思。我们想要去交流,想要别人来了解自己,因而我们发明了语言。但是荒谬的是,当语言发明出来后,人类的孤独感并没有减少一点,相反的,词不达意制造了更多的麻烦和误会。语言的创造让整个世界变得喧嚣起来,现当代社会,每个人都想说,但却关闭了倾听的耳朵。过度的关注形式,忽略了内容的重点。语言孤独是一种矛盾的存在。
3.革命孤独
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药》,说的是秋瑾的故事。革命听起来是一种很暴力的行为,从两个层面来说,其实包含了向外和向内的两种状态:对别人革命,和引发内在的冲突。革命者有两种,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层次,一种是活不下去了,想要为自己求得一席生存之地,一种是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往往是舒适圈内的人,想要别人都能过上同样的日子,处于中间状态的算是乌合之众,算不得革命者。革命的本质是一种理想的扩散。理想共鸣太困难,因为乌合之众太多。
从对内的角度来说,人们内心发生的冲突是常态而隐秘的。我们在不断的矛盾冲突和选择中完成了自己的一生。有太多的选择时效短,意义小,隐秘度高,所以,我们只能为自己负责,完成孤独的选择仪式。
在文学家的笔下,往往失败的革命者是具有美感的,比如说乌江自刎的项羽,而成功的却往往与革命的初心背道而驰,这是一种结果式的孤独。
4.暴力孤独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暴力并非拳脚相加,鼻青眼肿,血流成河,在文明社会里,暴力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暴力本质呈现的是人性复杂的思考。最可怕的暴力,是法律和规则默许并肯定了某种行为,并产生了群体效应。暴力的合法化,是我们需要警惕的。我们现在经常在网上痛恨着一种群体,叫键盘侠。由于网络实名制的未完成,无需负责的言论在网络上肆意流行。透过言语暴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孤独而无知的灵魂,无知带来无畏,越是激烈越是空虚。真相和逻辑,是这些人无需考量的,言语暴力的意义仅仅是情绪的宣泄,和虚无的抱团,伤害和二次伤害,他们闭眼离开。
5.思维孤独
鲁迅说的:“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对待死亡这件事,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方式:中国传统文化里,入土为安是对先人的尊重,而南美的食人族则选择将去世的人吃进肚子里。我们去考量食人族的习惯和文化,我们会接受不了,而食人族的思维则是,通过吃进肚子的方式,与自己相亲相爱的人永远在一起。
身份不同,地位不同,文化不同,境遇不同,方方面面的因素造成的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切断性的鸿沟是造成思维孤独一个很大的原因。
6.伦理孤独
传统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是伦理孤独的开端。忠君孝父的思想大多是以自由个性牺牲为代价的。明明是最亲近的人,却用爱、孝、顺绑架了你。个体和群体的矛盾,让人性在其中摇摆,不能够做真正的自己,让我们在人群中异常孤独。
二.当你感到孤独的那一刻,你就成长了
我们的人生,其实是在这六中孤独的不断交叠中,不断完成。虽然角度不同,但其实孤独的对象,一是他人,二是自己。我们无法与自己好好的相处,因而无法与别人好好的相处。孤独感油然而生。所以,当你感到孤独的那一刻,生命意识就已经悄悄觉醒。孤独不是敌人,越是想摆脱越是想对抗,只能越深陷其中。所以,对待孤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与之好好相处。
1.允许自己孤独,体味自己的孤独。
有时候时候,我们感到寂寞,然后我们会聚会,但聚会仍然是每个人捧着自己的手机。大多数时候,我们排遣寂寞的途径是找来更多的人,企图用时间的消耗和精力的浪费达成目的。人数多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放大群体的孤独感。孤独感是生命对生命本身采取怀疑的态度,怀疑即内省,要懂得与自己友好的相处。
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看书,打坐,收拾房间,听音乐,写文字,用这些方式到达内心的深处,体会一个人独处的妙处,在不断内省的过程中,其实已经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
2.允许别人孤独,不打扰是最好的温柔。
群体的道德意识往往会变成对他人的指责,在西方,道德观已经回归到个体的自我检视,对他人的批判不叫道德,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才是。
我们不允许别人孤独,所以要把别人从孤独里拉出来,接受公众的检视;同时我们也害怕孤独,所以不断地被迫去宣示:我不孤独。
所以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别人想要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便由得他独处。不论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都要给别人留点独处的空间,不要过分的追问:“你今天好像不高兴,你怎么了?”
关掉吃播,自己好好做餐饭;关掉游戏,自己好好读本书;关掉短视频,自己给自己写一封信。只有当我们自己成为健康而独立的个体,学会与自己相处,才能学会如何和身边的人相处,和这个世界好好相处。愿我们不必到达远方,就能寻到自己,愿我们不再孤独旅行,就在原地,拥抱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