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喜欢独处呢?
我把独处的形式分为两类:主动选择独处与被动选择独处。被迫独处的人往往是孤独的,如果有机会,他们是不会选择一个人的。而主动选择独处的人就幸福多了,他们是高傲的胜利者,能够享受一个人的世界而不被打扰,所做的一切只为了取悦自己。但大多数独处者都是从被动晋升到主动的。
“独处,孤独,单身”在人们的普遍认知里往往是一些带有悲伤色彩的词语。因为单身,所以我们是一群无时无刻都要提防被撒狗粮的汪,只有嗷嗷两声才不枉费了这单身狗的爱称。因为特立独行,所以总要被人在后面嚼舌根说这人人品肯定有问题,顺带翻个白眼绕道走。因为孤身一人,所以人生一定很不幸,内心一定是悲伤至极乃至逆流成河。其实,这也是一种歧视,对独处人的歧视与偏见。
大多数人的独处是以凄凉为基调的,就算是那些早已百毒不侵的独身主义者,内心深处也仍然藏着无处话凄凉的感慨。独处的人虽身在群体公共的环境里,但总是“处心积虑”的抓住一切机会为自己找一个独处的环境。(想起一点,曾经天真的以为活泼开朗的人儿,是不会孤独的,但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因为独处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
在群体里混,难免要负伤。小时候,一个班总会分成那么几个派别,进了其中一个,就要听老大的,不能和谁谁谁玩,否则就是叛徒,会被孤立。上了初中,老师成了皇上,大家开始拼手段争宠,争不过的自然是被打入冷宫,从此只能对影自怜。升了高中,大家都特别爱学习,除学习以外的一切事情都属于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独木桥上,除了自己,其他都是敌人,挡者推之。
有过这种经历的我,开始学着去独处。不再随便交朋友,因为用两包糖果就能交换所有秘密的不算是朋友;做一个低调的人,即使是无心插柳,别人奇形怪状的心思也能形成一片柳荫,遮住大自然恩惠给你的阳光;不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过的人生,没有谁非要绕着自己转,有些烦恼和心情是需要自己去疏通的。
适合群体的东西,未必适合个人。不是说身边的人都找了男朋友或是谈过恋爱了,唯独自己还是“单身贵族”,就非得改变这“尴尬”的局面,在鱼缸里钓条鱼配对。不是说今天大家想去逛街购物,而我选择了安安静静的一个人写篇文章,就是无趣不合群的家伙。一件漂亮的衣服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一件普通的衣服也一定有人可以穿出独特的气质。
选择独处,给了我们一个做自己的机会。在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我选择独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也是一件成功的事吗?(独处不是单独一个人,而是某个时刻与你所在的群体保持距离。你可以一个人在城市里漫步,也可以和好友去爬一座山,或是和同路的陌生人聊一个站的时间)。
喧闹不是人生的常态。生活不可能像电影,每天都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上演让你应接不暇,或是突如其来的一位大神使得所有问题迎刃而解。我们需要时间去导演生活,需要最真实的体验去感受生命的存在,更加需要一个独处的空间对过去做一个整理,将更重要的事放在今天和明天。
最初的时候,被迫去感受独处的滋味,不明白为什么,越是固执的坚持自我,就越发的伤心委屈。极少数幸运的人被理解,而更多的人选择放弃抵抗,求和重新回到集体中去,不知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还是本性使然,又反复的被独处伤害了多次。虽然比别人慢了一拍,但最终还是学会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