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诚实守信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立身处世之本。孔子曰:“诚者,乃做人之本,人无信,不知其可”;韩非子曰:“巧诈不如拙诚”;陶行知也曾说过:“不作假秀才,宁为真白丁”。因此,无论我们处于哪个位置,都应将“诚信”铭记于心。
在诚信方面,有许许多多多多的例子。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不管是美貌、机敏、才学、金钱、荣誉是多么重要,但和诚信比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所引发的诚信问题也是日益剧增。火车站、公园边、大路边等一些拿着伪造的残疾证,冒充穷人为了博取人们同情的大有人在。还有一些人故意利用有的小孩老人不分辨钱真假的弱点去使用假钱的可恶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的和平安定。在社会环境快速变化的时代,校园诚信也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欺诈,考试作弊,行为失信等问题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校园诚信的建立,因此,树立诚信意识是构建和谐校园中客观要去。
无诚则有失,无信则招祸。那些践踏诚信的人也许能得利于一时,但终将作茧自缚,自食其果;那些制假售假者,或专靠欺蒙诈骗者,则往往会得手一两次后便陷入绝境。导致人才两空。有些甚至锒铛入狱。因此,诚信确确实实是做人立业之本。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从自身做起,恪守诚信,让诚信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准则,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绚丽多彩,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