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奥迪二手车广告引起极大争议。广告中的婚礼现场,婆婆急匆匆赶来,当着众人的面粗鲁地检查儿媳妇的鼻子、耳朵、牙口,最后做出OK手势,随后出现奥迪二手车介绍界面,广告配音“重要决定必须谨 慎”,“奥迪二手车在线4S店,官方认证才放心”。
起因
7月17日网友“脸侠”发布微博表示对奥迪二手车在院线投放的广告的抵触情绪,一时间引发网友共鸣。截止目前,该博文转发已接近3万,评论数量超过1万,视频播放次数突破1千万(目前视频已经被和谐),如今一个草根ID发布的事件能在微博上引起几万的转发及评论,恐怕是奥迪万也没想到的,毕竟被315曝光的NIKE官方回应的公告也不过2万多评论,5千多转发。
这个事件到底引起了多大关注呢?
从两微端指数数据可以看出,奥迪及奥迪二手车的关键词在7月17-19日达到了峰值,除了网民以外,越来越多的媒体通过两微端、官网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17号该事件在微博上还只是一般的热议话题,18号就直接升级为严重的企业品牌舆论危机事件了。
很多传统新闻、财经及都市类媒体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
汽车专业类媒体却大多三缄其口
小编特意看了下汽车之家、爱卡汽车网、易车网及盖世汽车网等专业媒体均未有关于这个事件的报道
为什么连一篇10万+的文章都没有
从数据上来看,微信端3天涉及奥迪二手车事件的文章在100篇以内,阅读量总计25万左右,而微博该事件话题的总阅读数在50万左右。虽然媒体报道热情高涨,网名参与热情也很高,但是为什么连一篇10万+的文章都没有产出呢?
小编认为,该事件虽然引发了社会舆论的不满,但事件本身结构简单,大家除了指责广告策划团队无脑,和揣度其真实用意以外并没有更多的延展性,因此大多数网民看完广告视频(浏览量1000万+)并在原发文博主或奥迪官网慷慨激昂一翻便转战下一个阵地了,再看到相似的标题也不会再浏览了。
BBC/CNN等外媒也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
那么媒体们对于这则广告都是怎样的看法呢?此次事件中媒体们提及的最多的关键词是“物化”,舆论一边倒的指责该广告性别歧视。
直到今日(7月20日)事件发酵后的第四天,奥迪的官方回应才姗姗来迟。
事情至此,官方道歉一出,基本上也可以告一段落了,然而本着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原则,小编不禁想问
正式回应前奥迪都做了什么?
这样的一则广告是怎么通过审核的?
奥迪你是不是故意的?
你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正式回应前,奥迪二手车针对该事件都干了什么?
1,删
首先删除了争议广告(下架)
其次删除了部分文章(比如澎湃的文章“奥迪争议广告有两条:男女均被“物化” ”及“奥迪二手车广告引争议:婆婆捏儿媳口鼻查验,学者称物化女性”)
2,水军
没错水军,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没有看到官方有诚意的回应,反而是在发布广告争议的博主评论中出现了大量疑似水军。
这小编就难以理解了,删删文章可以理解,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小编一样盯着之前的文章看有没有被下线。但是这波水军的作战手法也太拙略了吧。。恐怕连小学都可以轻易识破(没有贬低小学生的意思),奥迪你这公关应对方式也太随意了吧,哪怕写一条深入一点的,雇水军点赞把该评论置顶也好啊。这几块钱花的……
3,为啥汽车专业媒体都没吭声?
这个,自己悟,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这样的一则广告是怎么通过审核的?奥迪你是不是故意的?你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据小编了解像奥迪这样的大公司的广告部、市场部女性员工何止能顶半边天,至少是多半边天。那么他们在做这个广告策划时就不觉得有问题么?莫非真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按常理推测她们不但可以看出问题,并且有分析认为从广告的拍摄过程中已经做了一些处理,把婆婆的角色定位成了一个典型的“反面”人物,通过营造这样一种荒诞、搞笑的效果来弱化性别歧视可能引发的反感。
但可是广告传递出来的信息是
新娘=二手车
新郎=车主
婆婆=奥迪二手车公司?
这就尴尬了,这样真的好么?
这么看的话奥迪一定是故意的,知乎上有观点认为,奥迪这则广告的定位很精准,还尝试给购买奥迪二手车的人做了画像,作者认为
首先是男性
其次与官场相关
再其次混的一般
小编并不是太认同,第一这个广告是两则,一男一女,第二事业刚有起色的人二手车也是不错的选择,第三官场都开20万以下的车了……
小编觉得
这事儿一点不复杂,其实就是一个广告策划,有人做了个方案,大家觉得主意不错(为什么会觉得不错?想的跟实际做出来的效果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你懂的),那么既然拍出来了再改也来不及了,可能大家不会在意这些细节的……然后就发布了……好吧希望大家不要取关……
如果是团队没有意识到这个广告的问题,那么这个团队问题严重了
如果是故意炒作,不惜牺牲品牌口碑,那么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
如果是意识到有问题,然而又抱着侥幸心理想打个擦边球的,那么……呵呵
不然你们认为呢?
除了奥迪二手车广告汽车圈还有什么经典案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