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很多朋友练习八段锦这套古老的养生功法,且取得了很多效果,这说明这套东西真正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内涵,里面有五行、有气脉、有炼形、有经验。诸多大家都有对八段锦的考证、注释和说明,而我觉得八段锦则如一篇常看的文章,刘禹锡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相比较那些繁杂的功法和程序,八段锦没有过多的内容,可谓不在高而有名,不在深而剔透玲珑。式法简单,朴实清晰,而如台阶上绿痕、亭外之青绒。即便如此,诸位大家也喜欢身体力行,著文研讨。无论鸿儒还是白丁,都可谈谈体会,说说经验,倒不光是素琴和金经了。可谓平易近人,不分贵贱。平日练上一练,可脱开喧嚣的吵闹,更可祛除案牍的劳累。八段锦,正如最后一句:何陋之有?
最早记述的有曾慥《道枢》三十五章记载的:“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
另附录两首歌诀:
1、《吕真人安乐法》:
昂首仰托顺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兼西胃;五劳回顾七伤调;
鳝鱼摆尾通心气;两手搬脚定于腰;大小朝天安五脏;漱津咽纳指双挑。
2.、明代《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中的“导引诀”:
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肝单托西通肾;五劳回顾七伤调;
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
这里面“大小朝天”和“咽津补气”两式删除了,这两式应该是坐功中的练法,大小朝天,应该是平躺于床以使五脏安稳的意思。咽津补气也是内修的内容,指双挑,按意思讲应该是鸣天鼓敲后脑勺的意思,不过后期有注释为抖动手指,也就是曾慥在《临江仙》词中“浴身挑甲”中的意思了,其实口诀中的其它几句都是可以坐功中练习的,并非只可站着练,原本古人是盘坐练的,现在盘坐的少了,都改站着练习了。
另外,清初还有一套八段锦的口诀,很有意思,也转录一下,光绪二年,山阴娄寿芝辑《八段锦坐立功图诀》刊行,歌诀为:
手把碧天擎(擎天式),雕弓左右呜(开弓式);
鼎凭单臂举(举鼎式),剑向半肩横(负剑式);
擒纵如猿捷(猿蹲式),威严似虎狞(虎踞式);
更同飞燕息(飞燕式),立马告功成(立马式)。
这个口诀,其实很有意思,是有传统学问的人编的,不过仅列出外形之意,没把里面的东西写出来,这也是流传不广的原因吧。
现在比较流行的张至顺道长传的《金刚功》,也是一套八段锦,口诀如下:
第一部双手插顶利三焦 第二部手足前后固腰肾
第三部调理脾胃需单举 第四部左肝右肺如射雕
第五部回头望足去心疾 第六部五劳七伤向后瞧
第七部凤凰展翅周身力 第八部两足顿顿饮嗜消
可以和现在定型的版本比较一下,其实不过是两个式子和次序有变化罢了,还是八段锦,之所以称为金刚功,大概是取了佛家的金刚不坏的涵义。
现今规范的八段锦口诀: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向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
就八段锦的练法上讲,很多名家都做了大量的阐述和解读,练法上也五花八门,在细节上更是循经找穴。不可谓不细致。初学者可以照做就是,看自己适合哪样了。我就我的观点简单说明一下:
1、双手托天理三焦;这式就是效仿人或动物伸懒腰的姿态,让人体气血由下而上,由沉积到发散的过程,练习时,吸气要从下面走,由脚而腿而腰而胸腔,肋骨要节节上拔;呼气时,要有推托之意,要配合手的推举达于掌上,是身推臂臂推手手推物。初学者一般只注意胳膊和手了,身体没运动到不行。另外,少林一脉的练法中,要求在吸气拔身的时候,身体要蠕动,也就是微微挣动,犹如身上捆着东西,又如脱钻领毛衣脱不开时候,身体微微晃转以上拔的状态,这是历代练习者优秀的经验,后学者应该仔细琢磨。
2、左右开弓似射雕;上一式是竖着的,这一式是横着的。借用药名,通宣理肺,吸气时候两手合在中间,呼气时候两臂要张弓搭箭,一般练的时候,只注意指头上,这也没错,指头要挑,拇指要扣,不过古人练习这式讲张弓踏弩,下面也是一张弓,另外,头上顶,尾下坐,又是一张弓。都要撑开,一气圆满。另外有人练习这式,伸胳膊伸的老长,这不是伸胳膊的事儿,是你身体里面要拉开。
3、调理脾胃须单举;有名家讲这式,要顺脾经如何,胃经如何,细致的很,其实古人很聪明,这式不是仅仅举举胳膊,胳膊是引子,是让你一边的身子向上,一边的身体向下,是身体左右两片相摩,这样中间的脾胃就刺激到了,你管它走什么经呢。
4、五劳七伤向后瞧;上面一竖一横两相摩,这式就是一个“拧”,不要把身节完全扭转过去,古人练功讲二力相争,上面往一个方向拧,下面就往另一个方向拧,犹若拧毛巾,不要完全朝一个方向。怎么拧,怎么转,锻炼到位置就无所谓了。
5、摇头摆尾去心火;这个式子,很多人不得要领,其实口诀本身早提示了呀,人高兴的时候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心花怒放呀,自然心火消除,所以很多人练习时候,仅注意动作,这样不行,这式是以‘喜悦之情’来练功,是中国古老的五行运用法。要体会水中游鱼洒脱自在游动之态,至于动作要领不赘述。
6、两手攀足固肾腰;这式在古代,应该是坐床上来的,盘坐后两腿一伸,两手攀足,以轻松腰肾。立式里要注意的是,弯腰向下的时候,要从尾闾节节下放,不要一俯而就,起来时候,要往里卷而不是往外卷,从尾闾一节一节往里卷着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练到腰肾。
7、攒拳怒目增力气;这也是要以“愤怒之情”来锻炼肝脏,古老五行的应用法,同时,在击拳到位时候,拳头要卷紧,脚趾要抓地,配合鼻中发“哼”音,另一只手在腋下则要张开,犹如抓住一个球。也就是四稍要紧,锻筋以练肝。这式很多人练习时候,别说怒目了,嘴里还笑着打拳呢。有用吗?
8、背后七颠百病消;这式就不说了,把全身气血由上而下,跟整理米袋子一样,扽一扽,整个人就平整了。不平整怎么办?你再扽七下呀。另外老年人最好用胡海牙老先生讲的“起踮”,这样就没有震动后脑之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