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真的尴尬
昨天给学生进行了前两单元的小测试,学生上午结束测试后,我也利用下午时间批阅了试卷。
下午课间十分,有学生来办公室问我试卷批阅情况,我应了一声说改完了。当然了,此时此刻学生也最想听到的是“改完”二字,看到该生有点小期待又不好意思地小声说道“老师,我能看一下自己的成绩吗?”
“当然可以了”我回答道。于是和学生快速翻找起她的试卷来,当学生的名字出现后,抽出了她的试卷。此时学生拿起试卷阅览起来,我也快速扫了一眼,第一大题十个选择题对了六个,我开始思忖着该给这个孩子说些什么,说实话打心底看到这孩子总成绩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毕竟对双语班孩子来说考的还算可以。
但还没等我开口,学生说到“老师,这两个选择题该怎么做?”
我看了一眼,其中一个是关于注音正确的选择,迅速解决了她的疑问。接着第二个选择题,我也迅速扫了一眼,便开始给学生讲解,以至于自己的不认真仔细便造成接下来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遇,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对于这个选题,学生选择的答案是错的,她也没有立即问我正确答案是什么,而是问我这道题应该怎么做。我当时扫了一眼题目,是选择词语填空,问题是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________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________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________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 品尝 软弱 B.幽僻 品尝 柔弱
C.幽僻 赏玩 柔弱 D.幽静 赏玩 软弱
于是快速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从最简单句子入手,迅速排除A选项和D选项,接着在B、D选项中就“赏玩”和“品尝”的分析了。看到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________不到十足。二话不说便脱口而出讲到这个句子出现在我们刚学过的文章“故都的秋”中的原句,如果文章我们没读熟的前提下可以就根据推敲词语、语境推测去做题。
你看这句话中的“......总是看不饱,尝不透”,这里的对秋“尝不饱,看不够”通过味觉、视觉去表达对秋的喜爱之情,所以把秋天当做一个美食对待,应该是“品尝”不到十足。话刚说完,学生指着自己的选择题说,老师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你批改错了,我也选择的是B项。我一看,马上意识到刚才的讲解错误了,因为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正确答案已经在脑海浮现是C项,我马上回到本题又仔细审视起来。“赏玩”是观赏游玩,“品尝”原指遍尝各种食物。如此简单鲜明的两个词语却出现如此低级错误,归咎根本都是自己的不认真仔细导致的。回想刚才直接从句子中揣摩推测作者的意思、断章取义,并没有先给学生说明这两个词语都什么不同。尴尬的境遇当然还是必须要解决了,我抱歉的给学生说了句“对不起,刚刚讲解有误!”做题必须先从先从词语入手给分析两个词语的区别,然后根据这句话的句式分析,作者不能赏玩的主语是“秋”,后面的“看不饱,尝不透,________不到十足”仅仅是表并列的关系,都是用来修饰照应主语“秋”的,所以“对秋只能”赏玩“,不可以“品尝”。
这下学生才若有所悟,微微一笑说“老师,我明白了。”学生走后,自己的心情愈加沉重,开始反思自己的这一尴尬行为造成原因:
首先是不认真,本次尴尬是自己没有看试卷、没有做题、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虽然这只是一道题中出现的尴尬,但也鞭策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无论是做题还是备课,都时刻要有“认真”二字,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严谨态度负责。
其次是勿急,无论是自己做题还是引导学生做题都要学会审题,提醒自己看到题一定不要着急得答案,而是要学会冷静解题,想想这道题我解题思路是怎样的,这样解题可行不可行?如果百分百肯定当然最好,但是不能做到十足把握,就换一种角度去解答,然后从过程推答案,再从答案推过程,这样也许会好点,当然了不同题会有不同的解答方法了,关键在于冷静思考。
最后就是阅历,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好,而如何做到“好”,就必须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努力学习,不断认真阅读,让自己的“这桶水”越来越多,这样才可以信心十足在学生心中留下一个“好”教师的印象。
今天的尴尬情景,将会鞭策我在教学生涯中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