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8日星期五 CW1923 25个月
英语体验课
为了能锻炼宝宝的英语母语思维,我一直坚持只跟宝宝说英语(我承认自己是那个当今教育环境下焦虑的爸爸),即便宝宝给我说中文,我也只会用英语回复他。奶奶经常开玩笑地抱怨说“你这个儿子,天天一会儿蹦出来一句英文,给我们都整蒙了,白天跟我说扑腾啊,舒适;扑腾啊,舒适,半天没听懂啥以后,后来你儿子抬个脚说“穿鞋”,我才明白啥是扑腾啊,舒适(Put on shoes),宝宝还天天充当翻译呢!”
又一次我和宝妈,还有爷爷带着宝宝出门,小区里种得很高的树。宝妈说不应该说“The tree is so high”,应该是“The tree is so tall”,宝宝模仿着跟了一句“so tall”,爷爷一脸懵圈地问了句“啥意思啊?”宝宝居然用上了字体语言,双臂伸展开,然后解释到“so tall,这树老高了”(我们之前没有交过tall这个词,而常用high这个词,宝宝内在的逻辑居然可以晓得tall也是高的意思,很神奇)
我们上周带宝宝溜达时候,路过一个英语培训机构,就登记了体验课。六一儿童节的那天,带宝宝去参加了体验课。体验课当天,一个黑人老师主动跟宝宝打招呼,估计一来宝宝比较认生,二来第一次遇到不同肤色的人居然要拉他的胳膊,有点不安全感在作祟,慢慢往后退,退到我怀里,居然有点恐慌地哭了(不知道宝宝是不是怕近墨者黑,怕被黑人蜀黍一碰,自己也会变成斑点狗或者国宝)。
体验课教了几个水产品生物(吃货宝妈的认知里这些都是水产品,而不是海洋生物)。当黑人蜀黍拿着Shark和Dolphin的图片给宝宝认的时候,宝宝的反馈都是“fish”,然后黑人老外蜀黍又在和中教进一步解释,这个是fish,但是他们还有自己的名字叫鲨鱼和海豚。
这次放假我们又带宝宝去体验了“小小地球”的英语体验课。小家伙听半节课,走来走去活动半节课。其实我知道宝宝对昨天教的猪马牛羊猫狗兔子之类的,他早早就认识,也会英语表达的。不过最近我发现宝宝在有很多小朋友在场的场合下,开始变得有点内敛。老师把宝宝的桌板抬起来,示意宝宝站起来,走上讲台去跟读。宝宝立刻把桌板放下来,示意自己不愿去。估计是自己的领地主义精神在起作用了。过了半节课,适应了环境,老师让一个人一个人上讲台表达,小家伙居然跟在人家后面一起上去了。小家伙一会儿很内敛温顺,一会儿很积极火辣,很难把控啊。
体验课后,还跟老师沟通了下英语学习的状况。现在的学校都不教音标了,都是什么看词认读法,比起初中开始学英语(大叔我是不是暴露了芳龄),现在的小孩子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了。鸡血的教育催生了众多像我一样焦虑的爸爸妈妈,希望这只是鸡血式的分娩镇痛,不会带来弄巧成拙的难产。
理发
天气热了,男宝宝运动量大,经常出汗,经常抓头,我们放假就准备给宝宝理发。我是宝宝的御用理发师,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我给宝宝理发。小的时候,宝宝还惧怕这个会发出“吱吱吱”声音的电动理发工具,每次要想尽各种办法,又是给和酸奶,又是给讲故事,去分散宝宝注意力,然后车趁机不被,偷偷划一推子下去;或者宝妈会拿我做典型案例,用电动理发器给我来一推子,示意给宝宝看,这个会“吱吱吱”的电动工具,不会伤害到宝宝,然并卵。
宝妈尝试过一次带宝宝去理发店,还未坐定,宝宝就拉着妈妈往外走,哇哇哭个不停。另一次我和宝妈一起带宝宝去理发店,理发小哥说小孩子都这样,哭两下没关系的,按住了,几下就理好了,然而我的内心是抵触的。强迫宝宝接受一个自己认为会伤害到自己的东西,是在对宝宝的心理安全感做减法。最后我和宝妈还是用尽浑身解数,带着宝宝边在抓金鱼,我一边一下下理好头发。由于每次都是这样偷偷摸摸的状态下理发,宝宝小时候的头型都挺丑的,有的地方剪秃了一个哈根达斯球,有的地方还留有岩缝中倔强地生长着一颗小草似的长毛。
最近几次宝宝很配合,剪刘海儿时候,让宝宝闭上眼睛,宝宝就闭上眼睛;剪耳根头发时候,让宝宝不要动,避免伤到耳朵,宝宝就学木头人动也不动;剪后脑勺头发时候,示意宝宝低头,宝宝就很配合地鞠躬。头发像稻谷一样,在理发器这种收割机下,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偶尔宝宝会呵呵笑两声,勾起了每次我被理发的童年体验。我小时候的头发,也一直是宝宝的爸爸的爸爸给理的,那时候的手动推子“吧嗒吧嗒”在我的头发上游走,触动一根根敏感的小神经,我也会痒痒地呵呵笑出声。时光不语,情系其中。手动推子变成了电动理发器,不同代人之间的情感和体验,却始终围绕着“理发”这件相同的生活琐事,被反复地复制和更新。
感悟:
最近读到了一个人的文章,里面有句话让我感受很深刻,记录在此,以鼓励自己以及和我一样走在初级育儿路上的爸爸和妈妈:
“为人父母是一辈子的修行,我们只爱听话的孩子,而孩子却无条件地爱我们,只因为我们有一个称呼,叫爸爸,叫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