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河村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
前有寻茶记,今有探茶郎
寻找货真价值的好茶,一直是茶友和我都的重点
无论是中正平和,沉稳内敛的老茶
还是青涩张扬香显色露的新叶
每一味都要细细品咂,一一辨识
茶探儿今日起带你开始探寻一片无量山天然的茶叶历史展览馆的古茶之地——磨刀河村
磨刀河村进林街乡看古茶树磨刀河村是一定要去的,银生茶博物馆在此。从二道河村沿土公路再往上走2 千米便到磨刀河村,磨刀河村海拔己有2100米,在无量山这个海拔线若还有村寨,这个村寨就一定找得到500 年以上、1000 年以上的大茶王。
磨刀河村坐落在一面大陡壁岩下,村子正对着林街和景福的分界山轿顶山,从磨刀河村还能看到无量山主峰区的背娃娃山,村子离景福的古茶村公平村仅3千米路。磨刀河分上中下三个小村,三个小村合计有49 户全为彝族,磨刀河村民称他们不是蒙化人, 过去他们叫倮倮。倮倮人比蒙化人早进无量山,倮倮人和侎俐人是无量山(蒙乐山)高寒山区最早的居住民,唐代以前在无量山半农半牧,磨刀河处于无量山主脊线腹地,海拔高,背靠原始森林,是一个可以躲避战乱的好地方,倮倮人长期定居于此,说明这里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乱。
磨刀河村四周有很多缓坡地,还有很宽的草场,有河流,水源很充足,很适合半农半牧的族群居住,倮倮人属乌蛮系,至少南诏国以前已在磨刀河一带建寨定居,这个定论从村里留存下来的古茶树、古核桃树便可推出。磨刀河上寨大水沟旁有几棵两人才能合抱的古核桃树,彝族人自古就有种核桃的习俗,核桃仁能食,核桃油能食还可点灯,核桃树皮可染麻、染布,彝族人种核桃的历史和种茶叶一样长。
磨刀河的古茶树主要集中在海拔超过2100米的中寨和上寨,这两个村寨扰围在古茶树之中,两个寨子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有古茶树,一棵棵古茶树已老得枝杆拐扭,树龄不少于300年。村子附近台地的地埂上、河沟边、路坎边随处可见500 年以上、800 年以上的大茶树,这些大茶树棵棵如擎天巨伞沿着地埂顺着河岸、顺着老路有规律地排列着,这些留在地埂上、水沟边老路旁的古茶树棵棵都是大茶王,主干围径大部分都在180厘米以上,裸露于地表的树根都有三四米长。在勐海南糯山,澜沧景迈山、双江勐库的村寨里有2 米树围的古茶树,便可当头号茶王,而在磨刀河2 米树围的古茶树连3 号茶王都当不上。磨刀河中寨地埂边上最大的那棵古茶王其主干围径己有250 厘米,长得枝繁叶茂、浓浓绿绿,村民们说春茶发时三个人上树采一天还采不完,这棵干茶王树是林街乡的头号茶王,在无量山也属罕见,己不是用几百年这个数就能为它测龄的了
磨刀河村古茶树多不说,而且品种还复杂,从茶树叶片大小来看,有大叶、中叶、小叶;从叶片形状来看有长叶、尖叶、团叶,这些茶树品种不同茶味也不同,这种复杂难解的现象,令人不禁揣度,莫不是在磨刀河住过的棵傈人800年前、1000 前己在进行茶树品种的选育、驯化?还是南诏国、大理国时期国王们和贵族们所喜爱的茶味不同,傈傈人要为他们贡奉各种口味的香茶?
倮倮人在南诏国时期属乌蛮,属统治民族、上等民族,倮倮人在蒙舍诏境内也有分布。倮倮人与南诏王室有族亲关系,民国年间的《蒙化志稿》记载,倮倮有二种,一种即古之罗罗摩,为唐南诏诏王细奴逻之后。无量山在南昭国时期称蒙乐山,诏王家族姓蒙,蒙乐山是昭王家族和蒙舍诏的人专祭的虎神山,《蛮书》记载“诏王有妻妾几百人”,这几百妻妾中必有倮倮女子,蒙乐山的倮倮是诏王的族亲或姻亲,倮倮人在蒙乐山种的茶 送进蒙舍城,送进南诏王宫不是不可能。磨刀河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品种的古茶树,这个谜不知谁能解开。
研究云南茶叶史、茶叶品种,磨刀河是个一定要去的地方,这个古茶村是无量山天然的茶叶历史展览馆,在这里你能窥见1200年前乌蛮们是如何种茶。
磨刀河村那一排排一列列的大茶王,还原出了“茶出银生城界诸山”的场景,走进磨刀河站在大茶王下,不用人讲解都能读懂1200年前唐人樊绰在《蛮书》中说的“茶出银生城界诸山” 。磨刀河有条翻越无量山的古道,从这条古道去银生城,走路一天可到,寻找产茶的银生城界诸山,磨刀河及其附近的轿顶山、金鼎山、背娃娃山、囤子山己在核心区范围了。
图/摄影:造府普洱秋香
文出:《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詹英佩著,造府普洱秋香编辑
温馨提示:本文图为造府编辑,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原创不易,尊重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出处。合十感恩!
<·点赞和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