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在加拿大待了近10年后回国。那年,在经历了可怖的北京地铁上班高峰后,被换到了广州。我特意选了离上班地点近的地方租房,就这样享受了两年步行上班的奢侈。两年后,公司迁址,搬到了珠江新城。我打听了一下公司附近的房价,然后果断放弃在那里租房。在找新家时,我选择了直达公司的那一班地铁的终点站,想上车有个座,坐一会儿也就到了。但第一天在上班高峰期进了新家附近的地铁后,我意识到自己还是 too young too simple啊, 即便是终点站,人多得也根本没有空位。
转眼又是两年。每天在地铁上近一小时的时光,使我成为了一个地铁文化的观察者。与自己在海外的经历比较后,想说几句。
首先是大家上车时都习惯继续把背包背在身后。在我生活了五年的蒙特利尔,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是“上车落包”。包要不被拎着,要不被搁地上。原因是背包在车厢里占比较大的空间,而且背包人行动时会妨碍他人。但在国内,除了不把包拿下来,有些人还有“占扶手”的习惯。他们把包挂在公共扶手上,腾出手来玩手机。自己是轻松了,却给身边的乘客造成了不便。不过,也有少数聪明的乘客自带“挂钩”,把包挂上,挂钩再挂在扶手上。因为挂钩的位置很低,因此不影响别人。倒是不错的选择。
车厢内的另一个问题是噪音,包括成人的喧哗,孩子的啼哭,讲手机的声音,用手机看剧但不用耳机的热闹剧情。偶尔也会有几个人来不及同进车厢,被屏蔽门隔开后,进来的乘客撕心裂肺地大吼一声:“下站等“!相形之下,发达社会的公共交通 - 无论是地铁、巴士还是火车 - 都很安静。在日本旅游时,城际的通宵巴士上还禁止打手机 - 不过我也很好奇:如果真的有事,打个或接个电话会怎样?
最近,跟随北京和上海的步伐,广州地铁也开始安检了。我无奈地发现,总有一些人就是没有耐心等上几秒,一定要抢在你前面。在等待行李出传送带时,也总有后面的乘客绕到你前面,迫不及待地要拿他们的行李。在进站口,地铁工作人员作了美观又周到的安排(不过若能多些安检设备就更好了)。他们将入站口分成有行李的和没有行李的。有一次,我看见一个男的背个包,排在了无行李通道,却指责身边一位带行李的排在行李通道的女士插队。原因是她比较靠近安检传输带,影响了他进站。我也带着行李,排在那位女士后面,便说:“你那边是无行李通道,我们这边是有行李通道啊”。谁知那个男的说:“大家都在排队啊”。我一看他身后,真的还排着几个带行李的,都在玩手机。我又说:“那是你们自己排错了。”那个男的一时语塞,待过了安检口后,他余怒未消,转头骂了那个女的一句。
地铁里的“爱心专座”好像永远被无特殊需求的乘客占着。地铁开门后,大家抢那些座位的劲头和抢其它座位一样,没有任何区别对待。结果是普通乘客霸占了那些座位,而真正有需要的人却坐不到。记得在台湾旅行时,地铁里的“博爱座”当真是没人坐。为了鼓励大家就坐,博爱座边甚至贴了这样的标语:“该座人人可以坐,必要时让给有需要的人”。又想起一次在蒙特利尔坐地铁,我把包放在旁边的位子上,打了个盹后醒来时发现有位老人站在身边。我赶忙将包拿起来并偷眼看了一下周围的乘客,果然许多人都看着我,弄的我很不好意思。在广州时,因为我将家搬到了地铁最后一站,遇到非高峰期还是有位子的。有时身边站着个比我更需要座位的乘客时,我心里就很矛盾。一面想:应该让座!;另一面又想:为了个座,我都搬到地铁终点站了......这样吧,如果有人要我让,我就说最后一截车厢有爱心专座!当然,没有人主动要我让座。最后,我索性放弃了上车坐座,因此也没了纠结。我会找个人少的角落站着,并鼓励自己说:站会儿对身体好。
在地铁站里上手扶梯,大家都习惯站在两边,但这对那些赶时间或不喜欢在电梯上停留的人们不公平。在发达社会,上手扶梯都是靠一边站立,留下另一边让有需要的人过。在国内,倘若谁挡了一边,你请ta让一下,ta也会让,但也不过是象征性地动一下,不会让到手扶梯的另一边。诸如此类不考虑别人需要的现象还包括在检票口前找地铁卡或讲手机,又或者是为了抢座而先上后下。
在国内坐地铁的另一个独特现象是纵使是终点站空车,遇上高峰期,大家也不会都上,排在稍微后面的乘客估计上车没位后,便再等下一班车。为了不失去“有利地形“,他们堵在车前,却妨碍了身后上车的其他人。我有时想:上车坐个位真的那么重要吗?如果有需要的乘客可以坐到“爱心专座”,而普通乘客抱着颗平常心上车,地铁里的秩序不就会好很多?另外,我发觉许多的乘客都等到门开了那一刻才开始朝外走,随着手机以及地铁里wi-fi信号的普及,也有少数乘客到站后才“惊醒“,一路小跑下车,给别人造成不安和不便。
前不久是广州灯光节,我虽然没去凑热闹,但终究没有避开节日的人流。从林和西站坐地铁到文冲站,中间转体育西站时,由于过于拥挤,到了家后才发觉手臂上被蹭掉了薄薄一层皮。我想:科技是否能进一步方便我们的出行?比如,未来的地铁里能否配备密度测量(如利用车厢内的温度)?如果车厢内的人数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只下不上?
虽然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偶尔我也会被感动到。诸如人多时,大家还是有秩序地站在车门一边,先下后上;在扶梯上靠右站立;或是将自己的位子让给有需要的其他人。每每看到这些场景我就赞叹:真不容易啊!因为中国人这么多啊!再仔细观察后,我发现这样的场合里,往往年青人居多,这让我又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文明程度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