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世团赛也结束了,本赛季算是彻底落下了帷幕。
回首过去的一天,一个全新的世界在我面前徐徐展开,精彩到让我时常花了眼。借此机会回顾一下这一年。
2018年春节前后,平昌冬奥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那时候,梅杂的巅峰之战已经落幕,葱桶因小数点只差屈居亚军,翘首四年后的北奥。但这些我都还不知道,只是偶然在首页看到别人转发了羽生结弦的《肖邦第一叙事曲》。这并不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因此我才会点开视频看,而后面对如此完美的表现,一度惊到失语。
随后正式入坑。起初只是在看羽生相关的视频,在短短几个月内补完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节目、采访和纪录片,了解到他神明一般的经历。是什么样的少年可以以这样一种方式成长,立下的flag拔地三尺不倒——天分和勤勉缺一不可。无论用怎样的词语也很难描绘,不单是无可复制,恐怕虚构作品也写不出这样的传奇人生。
当然,贴吧还是要看的,于是懵懵懂懂地也了解了一些女单的选手,开始看一些广受好评的经典节目。
最初对规则不了解,对技术和艺术也都是一知半解,不明白人们所说的“艺术表现力”的好坏,只是屈从于人类本质的慕强心理,对于高难度的跳跃有一种不由自主的向往。那段时间,刚好是小莎莎(Alexandra Trusova)以两个四周跳夺下世青赛冠军前后。彼时我连四周跳对于女单的意义都不甚了解,面对铺天盖地的惊喜和赞叹,茫然的同时却保有对力与美最诚挚的共鸣。很快我又知道了另一位可以跳四周的小女单——小千金(Anna Shcherbakova)。
约莫是命运使然,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就深深地被吸引了。有网友说,她就像孤芳自赏的俄国贵族,在舞池里翩翩起舞,纵使屋外战火纷飞。也许就是这样的气质吧。从亚普时代一脉相承而来的、只有俄国选手才会承载的贵族气质。她曾经走在莎莎前方,然而一场偶然的伤病使她错过了青年组的第一个赛季,同组的女孩莎莎和飞天(Alena Kostornaia)已经在国际赛场争金夺银,而她只能在病床上养着腿伤,对着镜头露出笑脸。伤初愈后她的比赛状态也不甚乐观,四周跳更是要一步一步地恢复,实在是教人心焦。
不过,这休赛季还很长很长呢,我们大可先转移视线,看看其他的国家、其他的选手。他们的故事可是更为复杂、风云诡谲。
这个休赛季里,最大的风云大概要数梅娃(Evgenia Medvedeva)的“转组”。称霸女单赛场两个赛季的她在最重要的一场比赛——平昌冬奥会中输给了自己刚升组的小师妹杂技(Alina Zagitova)获得银牌,此后便离开了陪伴自己多年的教练eteri,转投远在北美的Bo,称要战到北京。除此之外,关于天天(金博洋)外训一事的讨论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得这个休赛季并不空虚。
四月份的时候,我发现学校附近就有一个冰场,于是拉着三五好友体验上冰的感觉,不得不承认这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运动。到现在为止少说也有二十冰时了,我蹬冰还没有稳下来。但我却真正地喜欢上这项运动,在冰场里看着初次体验的人们扶着扶手磕磕绊绊,也有学了许多年的小孩子们旋转跳跃灵动。亲眼看到的感觉和在屏幕里看是截然不同的,这一点要到八月份,我第一次看现场比赛才体会得最清楚。那是俱乐部联赛的决赛,在北京举行,刚好又是暑假。带着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使命感,我到现场看了妮妮,火苗,七妹还有很多选手的比赛。然而匆匆忙忙,没有准备玩偶和礼物,也没有索要到签名和合影,只记得和老妈一起骑着小黄车在偌大的首钢园里穿梭的场景,还向李香凝问了路。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啊,记得当时回来就激动地开始写小作文啊。
没办法,不在现场是没有办法清楚地体会到选手的状态的。亲眼看着妮妮在练习时连摔几次却在正赛clean的那个瞬间,我就无条件地相信这个女孩,无论人们对她是否看好,那燃烧的心火都让人胸口发热。
可也正是在这个夏天,两个歹徒带走了年轻的丹尼斯·谭的生命。他来自花滑荒漠哈萨克斯坦,在索契冬奥会上为自己的国家赢得唯一一块奖牌,这么多年来为推广花滑作出了许多,甚至报名了新赛季的大奖赛分站赛……也许是第一次,生离死别离我们是这样近,也正是这一次,我感到花滑是一个这么小的圈子,小到仅有的那些选手都是粉丝们从小看着长大,无论哪一个出了问题都不会好受。
一曲sos,一世冰上歌。
新赛季随着青年组大奖赛的斯洛伐克站正式拉开帷幕。第一次守在屏幕前看直播,弹幕一行一行地飘过去,和网友们一起分享着实时的心情。而最叫我紧张的,是小千金参加了这场比赛,同时也是她国际赛场首秀。结局还算圆满,虽说为了求稳放弃了四周跳的编排,但表演还是好看的。
随后比赛便开始密集了起来。一场接一场的目不暇接,今天为他欢呼,明天又为他扼腕。最初的欢喜沉静下来后,我也意识到了这个圈子并不像我最初想想的那般单纯,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所有的圈子都有饭圈化的趋势,哪怕是体育圈也无可幸免。夹在其中,如果只是为了“快乐”这样卑微的愿望,最好的方法当然是眼不见心不烦。奈何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从义愤填膺到冷眼旁观,其中的转变也不过片刻,说到底,只是要跨过心头那道坎就是了。
大奖赛俄罗斯站,羽生结弦以一场完美的《秋日》再破记录,却在次日受伤,拄拐领奖后就退出了剩下的比赛,一如冬奥赛季。漫长的黑洞期,第一次开始关注其他的男单选手,这才发现一个巨大的世界。
陈伟群,世锦赛三连冠却跪在冬奥会,和梅娃的命运何其相似。而他的滑行美得每一刀宛如踩在云间,你甚至感受不到刀刃和冰面的接触,他就像在飞一样。
金博洋,我对自家选手本就有一种偏爱,再加上他是靠着天赋从国内糟糕的花滑环境中硬闯出一条道路来的,以高远飘的勾手四周作为最大杀气,却又是个迷着抖音时而欢脱的大男孩,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呢?
陈巍,别样的传奇人生。平昌冬奥会短节目惨痛折戟,却在长节目以六个四周跳完美逆袭,绝置之死地而后生。同年秋季他入学耶鲁,成为一名大一新生,主修统计学。面对繁忙的课业,他又在和教练异地训练,很难说有多少人是看好的,然而他却坚持了下来,以全胜——场场冠军的成绩结束了这一赛季。他是我想成为的那个人啊。
阿列克谢·亚古丁。提到熊我就忍不住痛苦。从2003年他退役算起到我认识他,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五年。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三年五年,而是整整十五年啊……久到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已经成了中年人,久到他的比赛视频都没有高清的画面。然而那种风采怎么会被时代所隔膜呢?贵族的风度,骄傲的力量,极致的表演,宽裤脚在滑行时虎虎生着风。一曲《铁面人》自此封神,奈何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唯有长久叹息。
周知方。这个零零后的华裔男孩。本赛季他的选曲是《卧虎藏龙》,一瞬间让我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孩子。温和的笑容,举手投足的儒雅气质,当得起“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他的名字则来自于大家都背过的论语——“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在凤凰卫视拍下的纪录片里,他无时无刻不拿着kindle看书,机场候机时如此,下冰理疗时亦如此,可能我就是在这个瞬间喜欢上他的吧。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啊,会在赛季结束之后连发六条推特总结,会写出:
However i'm Vincent Zhou, i am young, ambitious,hungry,motivated,but most importantly, i am still learning.
纵然饱受存周困扰,可我相信他,并且执着地认为他一定会来到北京。而我,便在他的故乡等待2022.
十二月初的青年组总决赛,小千金连连失误,只落的第五。眼见同组的姑娘脖子上都挂着奖牌,她的笑容是那样勉强,而我也觉得心中一酸。然而,就在十多天后的全俄,她用两套clean的节目,成为14岁的全俄冠军。那一晚,仿佛万千烟火在空中绽放,有多少挫折就有多少芬芳。我很爱资讯站说的那句话:
希望你铭记今夜的落寞,
希望你获得无上的荣光。
我想,我已经决定了。无论接下来的路上会发生什么,只要她还在冰上,我就不会逃避,会和这个姑娘一起走到底。
赛季到了后段,能补的比赛已经补得差不多了,该吃的瓜也吃了,眼见赛季最重要的比赛——世锦赛正在临近。短短几天内,我看到了全世界。葱桶组合的完美回归再夺世界冠军;日萝们的遗憾和可期的未来;小et在denis之后肩负起哈国花滑的担子,完成了成年组的首个四周跳,拿到历史性的银牌;杂技挺住了所有的质疑和诋毁,以大满贯的金牌为自己的十六岁画上圆满句号。这真是羡慕不来的人生,当我在教室里一遍一遍刷着圆锥曲线,当我面对考砸的月考心慌意乱,他们飞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冰花在刀畔熠熠生辉。但我也知道,每一个能走到这一位置上的运动员,背后的泪与痛早已不是我们能够感知的了。他们付出的东西让他们注定要站在顶点,这无关大众项目和小众项目,无关外人的认可,只是对自己理想的不辜负吧。
至于男单,我在这里引用自己写下的知乎回答:
太好看了。
都说女单修罗场,昨晚的男单又何尝不是让人心跳飙升的一场比赛。
科尔亚达从西伯利亚翻身,为大鹅保住名额,终于不用再接受冰迷们有些抑郁的调侃;天天终于走出这赛季的阴影,纯白冰面上最美中国红,愿你下赛季无虞,我们依然能看到最好的那个金博洋。
最后一组将气氛推向了高潮。方方浮沉一赛季,交出最好的答卷,在群雄争霸的男单赛场拼到一枚宝贵的铜牌。
豆豆状态不佳,在月光的bgm里更是悲壮得不行。这赛季全勤也是辛苦了。
羽生结弦,他身上有粉丝们寄予的太大期待了,他们可能忘记羽生比从场上的年轻选手大了整整一个奥运周期,忘记羽生已经两次站在世界最高顶点。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已经站在巅峰却依旧能保有源源不断的斗志,隔壁女单大满贯得主杂技娃也是一样,可能这就是他们能成为王者的原因吧。
阔别大半个赛季,作为主场最后的希望,他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诚然,这并不是最好的答卷。多年征战的伤病使他无法上满最高难度,使他节目里的落冰不如前些年那样从容。作为粉丝,我们已经习惯了无条件地相信他,却往往忘记期待也是压力。
然而现在,能看到羽生选手站在冰场上这一事件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
铺天盖地的维尼雨,少年的笑容像多年以前一般,向所有人表达感谢。
陈巍就在这样的重压之下走上冰场。尽管有短节目的领先,平昌冬奥会的大崩历历在目,没有人知道经过这一赛季的历练之后,他究竟成长到了什么地步。
他做到了。他告诉我们高等教育对一个人从眼界到气质到心态的重要性,他告诉我们当发现生活不是只有花样滑冰的时候,还能在花样滑冰上更进一步。顶尖大学的课业压力和与教练异地独自训练的艰辛,重压之下,不死即涅槃。从此之后,宛如新生。
感谢花滑,感谢今天场上的每一个人,他们又让我想起最初爱上这项运动的原因,不就是追求竞技体育的更高更快更强,看技术与艺术结合,看kiss&cry并存么。
我真喜欢花样滑冰。我爱这项目最最最本真的东西。
在弹幕里和陌生人们说着“下赛季见”,直到今天世团赛落幕,这个赛季算是彻彻底底结束了。
无论如何不舍,新赛季也要到十月份才会开始,我们应当在这段时间里沉淀下来,留下最美丽的回忆。
这纯白赛场每时每刻的风云变幻,眨眨眼下一段又是怎样的风云人生。而我想说的又怎能在这一篇囫囵吞枣式的文章中说完呢,还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在各自的世界里起舞。
如果可以,请让我们慢慢品味这一切吧。
最后写在这里以自勉:
请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盲从跟风,不要人云亦云,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相信光明的东西。
感谢花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