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饺子,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得药而留下的民俗。张仲景是南阳人,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家奉为经典。
传说,东汉末年,时任长沙太守的医圣张仲景,有一年冬天回南阳故里探亲,走到白河岸边,看见很多穷苦的老百姓衣不蔽体,冻得手脚生了冻疮,有的甚至耳朵也冻烂了。
于是希望用自己的医术为乡亲们做点什么。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竟奇迹般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所以,我从小就听大人们讲,冬至这天只要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烂。当时不明白为什么,但是冬至这天,都会乖乖的吃上一碗饺子。
然而,我记忆中最深刻的冬至,还停留在中学时期。
冬至的那天,雪下的很大,早自习放学后,就踩着厚厚的雪,跑去学校附近的三姨家吃饺子。虽然当时天微微亮,但是被漫天的雪映照的格外亮堂。
由于天真的很冷,三姨怕冷,不想这么早起床。所以早饭都是三姨父给我们做的,开开心心的吃完两碗饺子后,期待着这个冬天耳朵不会冻……
当时,觉得三姨父人特别好,知道心疼我三姨,其实平时的家务活什么的,我姨父都会帮着三姨做,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当时虽然小,但是朦胧中也懂得夫妻的感情,就是这样才最好,两个人彼此爱护。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可是每次冬至,都会想起那年的冬至,它充满着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