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朋友圈里有个心理医生朋友发了个圈儿:
“母亲是有太多牵挂的人,除了值班、出差、旅游,一日不见我一面便会心底发慌。见不到就会打好多电话,发许多微信,再联系不上的话,这夜她便会失眠了。自然,我离开温州如果超过三天,和我联系最多的一定不是先生,而是母亲。”
顺便贴出母亲连着打来的几个未接电话记录,从字面上看不愠不怒,看不出情绪来,可不难猜出即使是作为一个一小时的咨询费高达七八百的心理医生,她也没有办法安抚好离了自己就焦虑的母亲。
我不是嘲笑或者诋毁她,而是觉得这种事情是常态而已,我们对别人的事情总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到了自己身上,总是会有某些方面或者某件事会犯一些糊涂。
正如所有的妈妈都知道对孩子发脾气不好,但是一旦气上心头,便不自觉的吼了孩子,事后又后悔道歉,等下一次遇到类似事情时又忘了不再骂孩子的诺言,一通脾气。
为什么?
因为人在分析别人的困惑的时候总是非常理智,一条一条孰是孰非,清楚明了。但到了自己就会夹杂很多情绪,这个情绪会干扰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变得不那么理智,于是就失了常态。
我还听过一个关于心理学家的故事。
有个女人家境殷实、夫妻和睦、子女孝顺,可她还是丝毫都感受不到幸福,于是不得已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她找了最出名的心理学家来咨询,去到心理学家的办公室,她向心理学家说明来意,心理学家正在冲茶,便邀请她一起喝茶,让她去柜子里挑选一个自己心怡的杯子。
柜子里各种精美的杯子都有,但是女人唯独看中了一个紫砂杯,但那个紫砂杯放在柜子的角落,尽管女人小心翼翼的拿杯子,还是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放在最外边的杯子。
女人手足无措,慌乱的想要去捡破杯子,连连道歉:对不起!我会赔偿的。
心理学家笑笑,说:“不要紧。不用管破杯子了,先过来喝茶。”紧接着,心理学家问女人:“喝茶只需要茶好就行了,随便在最外面顺手拿个杯子都可以喝,为什么你偏要选择最里面的杯子?”
女人诺诺的说:“我喜欢这杯子。”
心理学家说:本来喝茶只是需要一个容器,却偏要被喜好束缚,千方百计的寻找喜欢的杯子,于是烦恼就来了,打碎了其他的杯子,再喝茶就没了当初的心境了。
心理学家洋洋洒洒说了许久,终于女人一扫阴霾,准备离开。这时,她发现心理学家手上拿着一个更精致昂贵的紫砂杯,她好奇的询问:“不是说喝茶随便什么容器都可以吗?您为什么要挑一个最好的茶杯呢?”
心理学家看了看手上的杯子,苦笑道:“我喜欢这杯子啊。”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道理我们都懂,可情绪一旦占了上风,我们都成了迷失的凡夫俗人。
有一个法师云游到一座纸醉金迷的城市,城里每天都有很多人有各种问题找这位法师解决,以至于法师每天都忙得应接不暇。
有一天,来了一个非常忧郁的小伙子,小伙子说自己每天都非常郁闷,完全找不到快乐的理由。
法师说:我听说城里有一个非常棒的喜剧演员,每天都表演各种搞笑的节目,你去看看,也许会让你快乐起来。
小伙子低下头,良久都不说话,等他再抬头时已经泪流满面,小伙子说:我就是那个喜剧演员。我能把所有人逗笑,却逗不笑自己。
世界著名的喜剧演员“憨豆先生”曾一度患上过严重的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息影去接受治疗。
还有世界著名的喜剧大师卓别林也是一生为抑郁症困扰,他逗笑了全世界的人,自己却终年都生活在痛苦中。
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即使是大师也没办法完全按照理论按照教科书来“完美”的生活。那些我们所“懂得的道理”不过是用来束缚我们心性的。
喜欢好的是执着,排斥坏的亦是执着,唯有合二为一,再无好坏之分,才能与自己和解,安住永恒的喜乐。
(当然,喜乐也是因为我有痛苦概念而产生的词,你们看的时候不要把“喜乐”当成单纯的“喜乐”,它是“非喜乐”和“非痛苦”的意思。我只是“懂得道理”,不能参透,期待有人能悟到。)
从小我们就知道: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但是,当我们跳离地球,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所谓的东南西北方位不过是相对来说的,东升西落也不过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所以,当我们跳出自我的框框,不带自我情绪的理性分析,这样才能彻底的离苦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