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看优点,看事看缺陷”,一位企业党委书记曾经跟我这样说,似乎深有感触。为什么我们在观察、评价他人时,总是“马列主义电筒—照着人家脸上的麻子”?为什么看别人的优点这么难?
其实,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人,眼里没好人,在他嘴里,除了自己,其他人浑身上下都是问题,即使是面对劳动模范道德标兵他也能轻松挑出一堆毛病。他对谁都满不在乎,对谁都不屑一顾,对谁都挑毛拣刺,仿佛自己就是真理拥有者。但往往是这样的人,除了挑剔和抱怨之外,一事无成。是视力问题,还是心理问题,为什么他看不到别人身上的优点?
“基层队伍最难带!一人一个心思,一人一种脾气,人人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工作很难开展。”这是很多基层干部经常跟我说我的话。
挑员工的问题,找员工的毛病,指责员工的过失,纠正员工的错误,似乎成了很多管理者津津乐道的能力。
问题是,这样做真的正确吗?
《论语.里仁》第四:“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李泽厚先生在《论语今读》中解读为:只有懂得仁爱的人才能喜欢人,憎恶人。意思好像是说,不懂得仁爱的人,就不能去喜欢人,不能去憎恶人了。喜欢和憎恶,是一种权力吗?难道只有仁德之人才拥有这种权力?
能,不是能力,不是权力,而是能够。这句话应该解读为只有拥有仁德思想的人,才能够(以正确的方法)喜欢人和憎恶人。
“仁者无敌”出自《孟子.梁惠王》,通常解读为,实施仁政的君王,因为做到了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所以力量强大无敌于天下。看到这种解释,我吐了一口血。
仁,是儒家重要的思想理念,核心意思就是“爱人”。一个怀揣慈爱、关爱之心去对待世人的人,满怀都是对人性的相信和热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有敌人呢?
仁者的眼里,都是好人,没有坏人。我们之所以认为一个人“坏”,是以我们事先预设的一个主观价值标准来衡量他人的客观行为,而仁者满怀着爱心去对待每一个人,无仇无恨,哪里来的敌人?那么“爱人与恶人”是什么意思?仁者怎样去爱人和恨人。这里面就有管理学知识。
只有仁者,知道以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去爱一个人,去恨一个人。爱一个人,就要“成人之美”,努力帮助他人实现目标,这就是第一步;“达己者先达人”,通过帮助他人实现目标而完成自己的目标,这是第二步。恨一个人呢?恨一个人,不是从肉体上消灭他,而是从精神上改良他,使他由坏人转化为好人,由敌人转化为朋友,所以,仁者是没有敌人的。
所以,好的管理者眼中,没有坏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