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前几天读完了那本曾在文坛轰动一时畅销小说《追风筝的人》,可以说是感慨万千。我感慨年少时,眼看挚爱受到伤害的一次望而却步能让阿米尔近乎一生蒙上阴影;我感慨阿米尔的父亲,对他人的慷慨大量与对阿米尔无形的压制竟是由于早先时犯下的错;我感慨哈桑能够抛下被“背弃”的恩怨,并跨越种族的鸿沟,从心底对自己的“少爷”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我时常想,哈桑,这到底是怎样宽广的胸怀,能够对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哈桑并不知道阿米尔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仅仅把自己当成玩伴而非朋友的“少爷”好到那种程度。在我们眼里,哈桑是不幸的。首先,自己的生父享有富裕的生活和崇高的地位,却因私生子的身份只能与阿里过着仆人的艰苦生活;其次,他在自己忠心实意服务并一直陪伴的阿米尔那里并没有得到同等的回报,而且这种不平衡在阿米尔那次目睹哈桑受到侵害却自己溜走后达到了制高点——哈桑一定知道这件事,毕竟他是那么的懂阿米尔;最后,可以说哈桑的生活是坎坷与破碎的,在本该单纯快乐的年纪里遭受了身体以及精神上的折磨不说,最后还死在残暴的枪杆底下。这,不应该是一个本可以和阿米尔享有同等生活的男子的命运,哪怕他是一个私生子。
不过哈桑的豁达一次次地让我震惊,面对阿米尔无情的“背叛”与驱赶,他竟能做到一如既往地对他好,对他付出自己的爱。也许,哈桑对阿米尔的爱是种天赋——阿米尔是他一生中第一个能叫出口的名字,但也足够令人钦佩。而且以哈桑视角来看,他的精神生活远没有应该的,或者说我们预期的那样痛苦不堪,有时甚至还显得知足并充满盼头。他离开了阿米尔之后,娶了妻生了子,不忘给阿米尔写信留言,期望与他再次相见,还在拉辛汗需要他的时候搬去陪伴他。哈桑在饱受了这么多痛苦后,仍未抛下希望与微笑,也没失去曾经的爱的能力。
在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我想哈桑能如此令人动容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他放得下吧。书中有一情节描写堪称经典,便是哈桑追风筝的那一段:一个拿手的“急升猛降”,不用多看,他就能凭着直觉提前跑到风筝降落的地点,等着胜利的号角响起。这里,风筝的线就相当于一个人对于过往的羁绊,风筝,象征生活的希望与幸福。而哈桑能够一直生活在一个宽广的胸怀中,就在于他懂得如何轻松地断掉风筝的线,追逐生命的终极意义。尽管那根线可能仍不时在心中浮现,泛起波澜,但是,他终究是到达了风筝降落的终点。这可能真算是种天赋吧,一些人拼了命地跑也追不上的风筝,哈桑只是靠着自己的心,就能等到。
在这整个故事里,被伤最深的哈桑看起来活得并不像最大的受害者,反而是当初逃过一劫的阿米尔和他享有金钱与荣誉的父亲活得最压抑。究其原因, 是他们背着这过去的行囊走了太久,这令人窒息的沉重感几乎毁了他们大半辈子享受轻松与快乐的权利——他们没有在合适的时候割掉风筝线,还把风筝线缠到了自己的脖子上。
没错,他们是错过,但是何必让自己的一生都挂着罪人的面具呢?书中有一句话:我们有什么权利指责别人的过去。而我想说,比被别人指责过去更可怕的是自己揪着自己的过去不放。是,也许某一天会出现能让你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但事实上,只要你愿意,你随时都可以踏上这条路——路是自己开垦的,成为好人是如此,成为幸福的人也是如此。
到这里你可能又会问,凭什么有错的人要活得轻松,这对哈桑这样的人就是不公平。如果非要有个答案的话,那可能就是因为如果你始终带着负罪者的面具生活,那么你可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将这种不幸带给更多人。就拿阿米尔的父亲举例,阿米尔就是他父亲的连带受害者。父亲将对自己年轻时犯下的错的不满,和对失去妻子的哀痛,全都转成了一种残忍的冷漠放在了阿米尔身上,以至于阿米尔年纪轻轻就为了父爱这一本应温暖的话题伤透脑筋。
所以,走在人生的大道上,时候到了,就割断那根线,去追吧。
这是种成全,也是种善良。
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