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过年真累啊,一点不如小时候有意思,再也找不到那浓浓的年味儿了。
回想儿时起过年的场景:
来来往往拜年的亲戚朋友,
屋里屋外疯跑的孩子,
烟雾缭绕的麻将桌,
外头零散的二踢脚声和间隔响起的100响小鞭儿。
冷仓里挂着的猪头猪腿猪肘子,
大闷罐里凝着的皮冻,
炕头炕着的小鞭儿,
盆里化着带冰坨的冻秋梨,
嗑瓜子唠嗑夹着呛人的旱烟儿味,
锅里的酸菜血肠五花肉香,
牛舌糕等等装着的“四盒礼”,
虚心假意推辞的红包…………
这一切都构成了那种无可替代的年味儿。
而这一切,现在也都成了只能在回忆中找寻的东西。
如今,我们都住在很高的楼房里,邻居间都几乎不认识,也不再有那么多的人们在一起家长里短的聊天。多是疲惫的应付过年的程序,买年货,贴对联,看春晚,最后叹口气,唉,又过了一年,然后默默去睡觉。
我们到底是在进步,还是退步了?
或者是我们在滚滚而来无可逆转的历史中无奈的妥协了?
现在想想当年的那些大人们,想必当年他们也觉得累吧?也许他们并没有什么高尚的想法,只是大家都这样做就也跟着做了,但他们辛劳的背后,也确实给过年蒙上了一层温馨祥和的面纱,也确实给予了我们那些最珍贵而又美好的记忆,不是吗?
而今的我们,平时工作压力大,亚健康,应酬多,到了春节就都懒惰了。为自己找了N多理由和借口,其实平心而论,不正是这种庞大的个体性懒惰,才造成了今天春节的枯燥和乏味么?甚至在某些时候,都不敢说过年有意思,生怕别人觉得自己幼稚。一个成熟有思想的人,就必须要觉得过年好累,就必须要怀念从前的过年一样。
从电影上看到欧美国家的小朋友也同样期盼着,圣诞节的礼物,万圣节的糖果。那种期盼,和我们儿时也是一样的。而他们的父母似乎就做得稍多一些。圣诞树,南瓜灯都要郑重其事地布置起来,礼物也要精心地包装上,一本正经的假装是圣诞老人从烟囱里爬下来放在树下的。然后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一直到今天。
在这方面,可能我们做得太少了,我们只是在感叹一年不如一年有意思,一直是在本位的,自私的,从索取的角度上无病呻吟,却没有想过我们能带给儿女长什么,他们长大后会有怎样的春节记忆。所以我想说的是,现在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担负起这种文化的传承,为我们的下一代甚至下两代,营造出一份温馨热闹,值得回忆的年味儿?而不是让他们也继续假装成熟的感叹着过年好累,好没意思……
比如领孩子一起买新衣服,办年货,贴窗花,包饺子,走亲戚,放鞭炮等等…………尽量让整个春节期间,都充满着喜庆和热闹,让他们对过年也充满着浓浓的期待。
我们现在最缺少的,就是这种节日的仪式感。别再拿平时的劳累当借口了,每个人都是劳累的,重要的是我们能为别人做些什么!赶快行动起来,那浓浓的年味儿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自己不去做,还有什么权力去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