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死亡是个沉重而令人厌恶的话题。但是,没有人能避免这个问题,从来到这个世上起,就注定了最后的结局是死亡,这是每个人相同的宿命。然而,人们总是避免这个话题,从来没有做好过应对死亡的准备,这很悲哀也很无奈。
我也很怕死,每当听到谁谁谁因为什么自杀了的时候,我都很惊讶,我觉得自杀是个很需要勇气的事情,既然都有自杀的勇气,那还有什么经受不住的磨难了,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毕竟,生命就这么一次,死了就一了百了了,怎么舍得那么草率地就死去。因此,阻止死亡就成了医学界的一个研究专题,也成了病患者,尤其老人向往的,渴望的得到的帮助。
这本书里,列举了大量的例子,描述老人与医生之间关于死亡的各种选择,讨论,困难等等问题。看到书里的那些介绍情况,我真的很怕老去,美国比起中国来说,养老机构,制度等方面已经比较完善了,可是作者还是在批判美国的关于善终制度弄得不好,重视不够,亟待改变。可是,对比起,中国,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然而却已经是老龄化大国了,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医疗问题,善终问题,都还不完善,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解决。明明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问题,可是实际上,真正重视的人却很少。人总是刻意忽视,或者说逃避自己不了解的事实,自欺欺人地觉得不去想就好了。可实际上,就算再怎么不去想,最终,每个人都会面临逐渐老去,然后死去这个残酷的事实。
三十而立,三十听着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年龄,然而,从30岁开始,我们心脏的泵血峰值就开始稳步下降。人们跑步的长度和速度都赶不上过去,爬一段楼梯而不喘粗气的能力也逐渐下降。心脏壁在增厚,而别的部位的肌肉却变薄了。40岁左右,肌肉的质量和力量开始走下坡路。到80岁时,我们丢失了差不多近25%~50%的肌肉。
从手的变化就可以看到整个过程的演进:40%的手部肌肉存在于手掌肌肉和拇指肌肉。仔细观察老年人的手掌以及拇指根部,会发现肌肉组织不是凸出的,而是平坦的。X光片显示动脉钙化的斑点,骨头呈半透明状态——从50岁开始,骨头以每年约1%的速度丢失骨密度。手有29个关节,每一个关节都容易因骨性关节炎而受到破坏,从而使关节表面显得粗糙、破损,关节间隙塌陷,能看得见骨头挨着骨头。
这都是衰老的象征,一步步地,在不知不觉中,你就开始慢慢变老,你的身体会渐渐变得不如从前。虽然可以通过锻炼等方式延缓一点,但是,无法终止——功能性肺活量会降低,肠道运行速度会减缓,腺体会慢慢停止发挥作用,连脑也会萎缩。30岁的时候,脑是一个1400克的器官,颅骨刚好容纳得下;到我们70岁的时候,大脑灰质丢失使头颅空出了差不多2.5厘米的空间。所以老年人在头部受到撞击后,会很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实际上,大脑在他们颅内晃动。最先萎缩的部分一般是额叶(掌管判断和计划)和海马体(组织记忆的场所)。于是,记忆力和收集、衡量各种想法(即多任务处理)的能力在中年时期达到顶峰,然后就逐渐下降。处理速度早在40岁之前就开始降低(所以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通常在年轻时取得最大的成就)。到了85岁,工作记忆力和判断力受到严重损伤,40%的人都患有教科书定义的老年失智(即老年痴呆症)。
一系列的数据、研究、报告等都证实了老去的无可避免,不得不说让人感到难过。我们没法改变这个事实,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在老的时候能够有尊严地死去,也就是作者强调的善终服务。为了与死亡对抗,为了渺小的生存几率,人们往往不愿意面对自己即将死去这个残忍的现状,而是寄希望于医生,相信科学,然后不断地选择各种抗癌手段,各种化疗,放疗,各种药剂,各种手术,接受各种这样的医学折磨,并且一并承受着这些医疗技术带来的各种难受的后遗症,并发症。结果,却对病情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所以,善终服务就显得很重要,让老人最后的死亡不是浑身插满各种管子死在医院的病床上,而是安宁地在自家的床上死去。不用在生命的最终的那么短暂的日子里,还得去忍受各种手术与治疗。
善终服务可以说是一种人道主义吧,但是,要做出这种选择实在太难。毕竟,有一点生的希望,谁又愿意就认命地选择等待死亡呢。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积极语录,激励着人们不要放弃,要坚持等等的。选择自然而然地平静地接受死亡,而不去接受各种各样抢救的,斗争的治疗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还有心愿未满的话,还有很多事想做,怎么甘心离开这个世界。死亡真的是一个悲歌,每个人都会在生命的终程奏响着个悲歌。到底选择轻轻浅吟的悲歌,还是慷慨激昂到最后一刻的悲歌,好似都不愿意选择。这些选择都不是想要的选择,想要的想活得更久,再久一点。这样一想,老去,死亡真的是件让人绝望的事情。
虽然老去,死亡,这个话题离我还比较远,但是,本来就一直怕死,生命那么可贵,看了这本书,就更害怕死,更怕老去了。就这么一次的生命,就算我只是芸芸众生里极其普通的一员,少我一个对这个世界根本不影响。但我只是我啊,也只有我是我,所以,只望时间能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我好好体会一下人世间的美好,让我能好好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世界,让我明白此生的意义,不虚此行。那样,等到真正老了的时候,也许也就能学会坦然面对了——老奶奶,到终章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