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今天我好像对孟子的这种教育观终于有了更深一点的理解。
这句话,用今天的大白话可翻译为:“人最大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这里的“老师”并不是指老师这个职业,而是指人的心态,总觉得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是对的,所以老喜欢对别人的言行指手画脚;或总是喜欢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听不得别人不同的意见,一味得固执己见或刚愎自用。
联系自己及周边的一些人与事,我们可能都会有意无意地在充当“好为人师”的一些角色。
比如对父母的节俭、唠叨等,我们常会以我们自己的观点去反驳和试图纠正他们,以帮助他们改变几十年养成的习惯和观点,殊不知作为儿女的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去看待,那么我们就会以更加理解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他们一些在你看来极不科学或不必要的习惯。
再比如平常与朋友及同事的交流,在你觉得自己看了几本书或进行了几次实践之后,你就会觉得自己的见解或行为绝对准确无误,以至于总想方设法让别人来认可你的意见。看来,“好为人师”的性格不但不利于建立与人相处的和谐,也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更何况交换一种思想,你就会拥有两种思想,让你的眼界更开阔,格局也更大。
又如,投身于教育教学的老师们,你是不是会一种绝对的“教师”身份,去对待你的教育对象?当学生的学习、言行有问题时,我们会不会只是单方面对学生予以指责或批评?
如果我们遇事都能静下心来,在面对学生问题的同时,也能好好地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有没有不妥当,可以加以怎样的改进,甚至再逼迫自己做进一步的有效学习,那么这样的“人师”不仅能够得到学生的欢迎,而且也必定使学生和教师本身都能得到不断的成长和提升。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戒之,思之,勉之,听之,更学之,方为上上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