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想培养自己的写作习惯才来写这篇文章的~
不想杜撰,所以这次的写作就以自己的故事开启吧!
背景资料
可以说从小,有意识以来就被不安全感,没有归属感所笼罩,于是常常一个人躲起来哭泣。我至今还记得大概四年级左右的时候,一次自己一个人躲在一个角落哭,觉得无法融入大家尽情玩耍,后来小伙伴发现回家的路上少了一个我,就四处喊我。这种情绪一直到大学毕业后的一年依然还在,有增无减。期间尝试过很多改变心态的方法(事后证明改变思维模式才是正解),心理咨询(偷偷的),去做志愿者(觉得助人助己嘛),看心理学书籍(影响力不超一个星期)等。但,最终影响我改变我的是毕业一年后,我经历的人和书籍。
影响我的人
翻开微信聊天记录,2016年5月21日与米姐(姑且这样称呼)的第一次加好友聊天,当时在一个抑郁公益互助群,问我怎么加的?这一点倒要夸夸自己了,虽然悲观但始终没有停止过探索自己,了解了这个公益组织的存在便马上加入了。和米姐的聊天让我不断的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是怎么样发挥运用,一步一步的把自己陷入痛苦的。很多时候我都感恩于米姐的聊天,让我有恍然大悟之感。她让我意识到了以下的误区。
1、人都是有情绪的,心安就好
看起来是个大众皆知的常识,在我看来确是痛苦的深渊。没错,我不允许自己的悲观情绪存在。对于很多抑郁的人来说,最不能接受的大概就是接受自己了。我会因为自己出现各种悲观情绪而鄙视自己,认为自己不能有这样的情绪,也无法做到与自己和解。米姐说:‘’人活着都会有喜怒哀乐。只要心安就行‘’。后来发的一段话我也很受益,以下摘录:
抑郁病人往往有人际关系的问题。为什么呢?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于抑郁病人错误的人际互动观念。
抑郁病人,大部分对自己评价很低,讨厌自己,但是,讨厌自己太痛苦,就不得不从身边人的身上去寻找一个好点的评价。
于是,一些人对别人的一举一动留意极了,因为他们非常担心别人的一举一动,含义是“我讨厌你。”这就令他们重新跌到对自己评价很低的困境。相反的,如果别人的举动代表的赞美,他们就会感到满意。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病人看似在乎身边人,实则根本不关心身边人真正在想些什么,只关心身边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也就是说,看起来对身边人在意极了,实际上呢?根本毫不关心。病人的人际互动,看起来是在和别人互动,实则最终只与自己一人互动——在所有人的身上,寻找理想的自己(自己的影子)
那么,良性的人际互动是怎样的呢?
良性的人际互动,要么是只与自己互动。先修复与自己的关系,改善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要么,把自己扔掉,只关心别人的真实想法、真实感受,从而能够真正站在他人的立场来考虑一切事,让他人感受到你的真情实意。
2、关于人际关系
以下摘录:
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其实连吃饭都不会,也不会走路,但是父母并不为之焦虑不安。
因为人的规律,婴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及能力增长,这些就可以学会。
我们之所以过分的焦虑,很大部分是忘记了这个规律,总觉得自己应该下一秒就“很会与人沟通”“受到所有人喜欢”“朋友一大堆”
而这是不可能的。人都需要一个过程。
不妨给自己,比健康人更多的时间。这样子,让自己先放掉无用 的过度焦虑。
3、学会鼓励自己
以下摘录: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太过于强调严格自律和自我批评,却很少教我们如何鼓励自己。太多人放弃改变,是因为在反复的失败后,用批评和苛责扑灭了自己内心的火种。
我大学最堕落的两年,深受这种思想所害,最后让我走出来的,不止是不甘堕落,更是每次失败后,像对待朋友,有时甚至是像对待小孩子一样,鼓励自己,哄自己:“这周计划锻炼三次,只锻炼了一次?没事,也比不锻炼强吧,是不是计划不合理?下周试试两次吧!”“今天计划要学的又没学完,下午还刷了两个小时网页……没关系,比昨天好啦!昨天刷了大半天好嘛!”。
计划失败了,大多数人会羞愧,会痛苦,会责骂自己。但少有人去安慰自己,告诉自己“没关系,你是个普通人,你总会有脆弱的时候”;少有人像鼓励朋友一样鼓励自己,跟自己说“加油,还有机会,来!想一想下次怎么可以做得更好”。
4、与父母保持界限
有时候伤害我们的往往是最亲近的人。我开始是对她们有深度的怨言的,抱怨她们常常无理取闹,但是慢慢的才理解她们这样也是因为她们小时候是被她们的父母这样对待的。她们其实也深受其害。而我可以做的是划清界限,不要让他们的情绪来伤害我,不要记仇,同时独立,保护好自己。
除了小米姐其实还有要感谢的,公益组织的创始人和里面提供给我帮助的其他伙伴,还有我们群的群主。在此就不一一感谢了。
影响我的书
《三十岁前别结婚》、《What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20》(当我二十岁时我想知道的事)、靳羽西的系列书籍、《活出最乐观的自己》、《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等等。
这样书籍无疑开启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原来人还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活法,不同的生活方式。原来名人小的时候也这般痛苦过,但始终都在找方法面对(多看人物传记也会发现这样的规律)。
甚至在一个情绪爆发低谷时,一个声音冒了出来“做自己的朋友”,于是一股暖流从心底升起。而这句话来自于《三十岁前别结婚》。
固有思维的瓦解
整个的过程是,随着原有的固有思维一点点瓦解,新的认知开始重建。关键的突破点是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思考模式!没错,意识到旧有的思考模式是怎么样运作,怎么样一点点让心情变糟糕。另一个关键点是视野开阔了,这有时候是自己单独难以办到的,我就是与米姐等人互动聊天中突破的。
希望和我有同样情况的朋友,可以多走出来,聊聊天,看书,最好可以将书中的内容践行。
最后,我关注的一个作者笑来老师给出的提高“元认知”的方法(什么是元认知可以自行百度,在此就不详细说明了。)
1、冥想
2、找到自己的兴趣(心流)
3、反思自己的思考和思考结果(此处建议每晚抽出10分钟左右进行)
这三个方法都会帮助自己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不断提高觉知能力。
一念一世界,很多时候想法变了,同样一个世界在你眼中也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