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上过网的人都曾遭遇过网络“喷子”的恶言相向。你尝试与他们好好说话,可对方却以激怒、伤害你为唯一目的,根本没有理性沟通的可能,强行“迎战”只会令自己怒发冲冠、身心俱疲。
对于遇到“喷子”该怎么办的问题,我们常收到这样的建议:“不理会,你不回应对方也不能把你怎样”、“不与傻瓜论短长”。的确,这是最简易也最理性的对策,可说来容易做来难。心理学家指出,我们往往更在意负面评价。正如注意力天生会被更大的声音和更夸张的手势吸引,我们的心理也更容易被负面反馈所占据。Catrin Finkenauer、Kathleen D Vohs 等人2001年发表在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的文章 “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 指出,我们对不好的经历和批评的反应更强烈,记忆更深刻。
然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能够和自己的心理机制进行博弈。首先你要明白,你才是最终掌控者。没有人能影响你的情绪,除非你允许他们这么做。如果你确实无法就面对恶言达成心理建设,你可以关闭留言、屏蔽恶意留言者、或者不参与任何能够引起争议的讨论、断绝一切会给你负面反馈的渠道。
如果你不想放弃和别人交流的机会,或是想以更积极的方式应对网络暴力,那还可以这么做:
1. 利用批评自省。
除去一些带有毫无根据的明显恶意的留言,有些不那么动听的话或许包含一些真实的东西。比如你的逻辑的确存在谬误,观点确实有所偏颇,那么那些逆耳的话或许真的能够帮助你走出偏执。你也可以反问自己,为什么会在意这条留言,是不是因为不安全感?这不安全感又从何而来?
2. 揣度评论者意图。
莱德大学心理学教授 John Suler 曾针对网络暴力提出过 "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网络去抑效应)的概念。指的是网络的匿名性、隐藏性、无权威性让人们无所顾忌,其结果可能为良性,包括强化善意和慷慨行为,也可能为恶性,包括搜索色情、犯罪信息,进行粗鲁的言语攻击甚至威胁,强化愤怒与仇恨。
许多人把他们的网络世界看作是脱离于自己日常生活的平行世界,在那里平时的一切规则都不适用,也无需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有些人在生活中唯唯诺诺,在网络中却是冲锋陷阵的“键盘侠”和“喷子”,他们试图通过恶意留言激怒你、给你造成伤害,以显示自己的存在与不凡。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便会明白同这些人怄气根本没有必要。记住,不要尝试说服他们,他们永远不可能被说服,只会搬出更多歪理邪说让你大呼“无法沟通”!
3. 自我争辩。
针对恶意留言进行自我争辩可以降低留言的说服力及可能造成的影响。比如,如果有人就你批评政府的行为骂你“叛国贼”,你可以重新回顾一下“爱国”的概念,看看它究竟代表一味地顺从国家权力,还是在于要求和督促国家权力维护公民权利、基本价值;如果有人骂你蠢,骂你人神共愤,你大可想想你是如何独自面对并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难题的,你的朋友统统见一遍需要几周……你很棒,不会因为一句恶意中伤就变得一无是处。
4. 大声读出来,幽他一默。
把那些骂你的话读出来,最好带点儿幽默。吉米·科莫尔(Jimmy Kimmel)的脱口秀节目在美国家喻户晓,其中有一个环节叫 “Mean tweets”(恶毒推文),要求嘉宾大声朗读针对他们的恶意推特留言。总统奥巴马、茱莉亚·罗伯茨、罗伯特·德尼罗、贾斯汀·比伯等一众名人都曾参加过这档节目。
Kimmel 称这么做可以让饱受恶言困扰的名人直面恶言,并从中得到释放和解脱。读完恶毒推文后,大多数人会忍不住发笑,有些则会反驳那些咒骂和诋毁。虽然也会有人沉默面对,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有积极效果。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中心主任 James O. Pawelski 教授也曾建议:“面对恶意评论,不妨用高分贝且愚蠢的声音朗读出来。这样当你在脑子里自动回放这些评论时,它们会变得非常荒诞,至少会变得不再那么有攻击性。”
5. 专注于那 30% 。
美国畅销书作家 James Altucher 在 Choose Yourself 一书中写道:“No matter who you are, no matter what you do, no matter who your audience is: 30 percent will love it, 30 percent will hate it, and 30 percent won’t care. Stick with the people who love you and don’t spend a single second on the rest. Life will be better that way.” 你永远无法取悦所有人,专注于那 30% 认为你有价值的人,生活会更美好。
6. 勿忘善意。
心理机制让我们对恶更加敏感,以致常常会忽视那些占据多数的善。研究发现,积极体验需要更长时间才会进入我们的长期记忆。那么就更多地关注那些慷慨、善良的留言吧,快乐可是把握在你自己手上的。比起“你真蠢”,“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办法,你真聪明” 是不是更常出现呢?赞美是件礼物,可别不小心丢弃了。
充斥恶意言论的社会风气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当然也无法在一夜之间变得清明澄澈。我们能做的,除了保护自身不受伤害,也应时时提醒自己勿口出恶言、勿与恶为伍。社会将由我们引向好的方向。
本文参考
Paul Jun: "Don’t Feed the Haters: The Confessions of a Former Troll."
Stephanie Rosenbloom: "Dealing With Digital Cruel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