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佳佳姐。今天我要给大家解读的书籍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如何让孩子不仅听话,还愿意主动和你分享秘密,成为你真正的贴心小棉袄。
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能够看着孩子健健康康地长大,于是就想要了解他们的一切,好给他们答疑解惑,让他们少走点弯路。孩子年纪小时,不管开心、难过,大事小事都愿意跟爸爸妈妈说,因为在他们的小世界里,父母是最亲近的朋友。然而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和妈妈爸爸的话却越来越少了,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当你想要和孩子好好谈谈心,孩子却一脸冷漠,要么敷衍,要么不耐烦。你觉得,他有什么事情在瞒着你,在学校是不是被欺负了?是不是早恋了?有没有跟人打架了?你生怕孩子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被人带坏 ,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于是忍不住唠叨,可越是唠叨,孩子越是不听,甚至和你对着干。他看着你的眼神,不再是亲近或者信赖,而变成了警惕或者躲闪,你觉得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明明是捧在手上疼的心肝宝贝,明明该是最亲密无间的关系,为何最后却相处成了陌生人?
其实呢,孩子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听,是很多亲子间会出现的问题,这主要是父母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造成的。只要父母能够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就能够改善和孩子的关系,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那么家长们到底怎么听,如何说,才能和孩子好好沟通呢?
今天佳佳姐和大家分享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就是带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帮助你和孩子快乐交流,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
这本书的作者阿戴尔·费伯与伊莱恩·梅兹立希,是两位拥有三个孩子的母亲,她们不仅拥有丰富的育儿经验,还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她们成为了享誉国际的儿童交流问题专家。
为了帮助更多家长能够与孩子更好地交流,两位专家将自己的经验和丰富的理论知识融合成了今天这本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指南。在这本书的帮助下,成千上万的家长们学会了这种与孩子更好交流的爱的语言。这本书也成为了美国家庭教育类书籍的经典之作,销售量高达三百多万册。虽然美国亲子类的书籍层出不穷,但这本书仍然雄居美国亲子教育书籍排行榜长达二十多年之久,被誉为“亲子教育的圣经。
这本书的名字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会说》顾名思义,主要讲了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家长该怎么听,孩子才愿意分享他的内心世界;第二个重点是家长该如何说,孩子才肯听话。
我们先来讲第一个重点,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我表姐自从有了孩子后,跟她聊天,三句不离娃。前段时间,她一提到孩子,就开始唉声叹气。她对我说她家的那个孩子啊,之前特别总爱黏着她说话,但上了幼儿园中班后,慢慢开始不爱说话了,放学一回家,就躲到房间里,还说什么不敲门不许进。开始表姐也没在意,还觉得孩子变得安静乖巧了。有一回,表姐看到新闻爆出有老师打孩子,紧张地问孩子老师怎么样,孩子支支吾吾地不肯说。表姐担心是不是老师教孩子,不让和家长说。于是想侧面了解孩子每天的情况,隔三差五地问他今天在学校学什么了,吃什么了?跟哪个小朋友一起玩了呀,都玩些什么呀?结果孩子越来越不耐烦,看见她就躲着走。表姐开始发愁,以前总孩子黏人叽叽喳喳说不停的时候还觉得不耐烦,结果这才上幼儿园呢,什么事都不跟家里讲了,以后上了小学、中学,进入青春期可怎么办呀。
确实,孩子逐渐长大,认知能力提高但生活经验不足,这种矛盾往往会导致他们遇到了问题不知道该不该倾诉,或者如何倾诉,或者碍于自尊、道德约束和家长的管教而选择闭口不谈,如果我们这个时候询问孩子,孩子要么发火,要么敷衍,要么转移话题要么报喜不报忧,也成了我们眼中的“孩子有了秘密,不跟我们说了。”
可这真的就是孩子长大了的问题吗?其实啊,孩子不是一夕之间就长大的,也不是一夕之间就不愿说话的。往往是因为父母不懂得倾听,一次次地在孩子倾诉的过程中,犯一些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错误,挫伤了孩子跟你倾诉的热情,最终导致孩子关上心门,闭口不谈。
那么父母在倾听的过程中,会有那些错误的做法呢?
第一个错误的做法就是听孩子说话时,心不在焉。
我们很多家长都忙于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和孩子交流。当手头上有事情在忙时,孩子过来说话只会嗯嗯啊啊地敷衍,只想着尽快应付完孩子,不要影响工作。
还有些家长觉得小孩子讲话嘛,不必当回事,该玩手机玩手机,该看电视看电视,装作在听就好。可实际上,如果你在倾听的过程中心不在焉,孩子是能感受得到的,这会让他们觉得很挫败、气馁,一次两次,他可能会问你‘你在听吗’,三次四次之后,当你再想听的时候,孩子已经不愿意跟你讲了。
当家长愿意认真倾听孩子述说时,还容易犯另一种常见的错误,就是不停地提问和建议。
听到这里,有的家长可能很疑惑,孩子什么都不懂,遇到事情跟我说,我给他们提点建议有什么不对呢?确实,我们比孩子懂得多,经历的多,我们的建议能让她们快速地解决问题,让她们少走弯路。但如果在孩子倾诉时,一味的发问、给出建议,甚至指责孩子,最后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你要知道,孩子找你倾诉,不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你却在他倾诉的时候,不停地打断她,一味地发问、给建议,只会让孩子觉得:“你也不懂我想要什么,我说了也白说,下次就不找你说了”。况且,在不了解孩子真实意图的情况下,家长盲目给出的建议,不会让他觉得你在帮助他,而是觉得你在管束他,教训他,这会引起孩子的厌烦、叛逆,逼急了还会气冲冲吼一句:“你别管我”
除了一味地建议和提问,还有一种错误的做法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那就是在倾听过程中否定孩子的感受。
不少中国父母总习惯性地扮演全能角色,认为孩子是不理性的、不经世事的,总是用自己的经验不断地避免孩子犯错,一味地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比如孩子说自己很热,想脱衣服,而家长觉得脱了衣服容易着凉,不让孩子把衣服脱下来。再或者孩子向你倾诉自己因为迟到了两分钟而被赶出了体操队,现在很生气,而你却马上告诉孩子,这都是他的错,他不应该迟到的,更没权利生老师的气。这样的回应不无道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忽略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虽然有很多方面没有成熟,但跟成年人一样,有自己的感受,需要有人能够理解、认同自己的伤痛。当他觉得自己的感受被忽视甚至被否认时,他自然没有继续倾诉的热情,甚至会觉得这样让自己变得更糟。
比如说,孩子的小金鱼死了,伤心地向爸爸哭诉。爸爸呢就安慰孩子:“别哭啦,不就是一只小金鱼吗?明天我再给你买一只去。”
可孩子向爸爸哭诉,真的是因为想要另一只小金鱼吗?不是的,他是想要倾诉他失去心爱之物的伤心、难过,想要寻求理解和安慰,可这位爸爸呢,明着安慰孩子、舍不得孩子伤心,事实上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简单粗暴地想要用另一只小金鱼,来平息孩子的哭闹。如果孩子不肯接受,继续哭闹,那么,孩子合理的情绪宣泄就演变成了父母眼中的无理取闹。
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这样对待过孩子。你安慰孩子的时候,是真的关心他的感受,还只是想要孩子别哭了。
长期忽略、否认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变得困惑和愤怒,也会让他们变得不相信自己的感受,自然地也不会再分享自己的感受。亲子沟通的大门也就这样被关闭了。
了解了这些常见的错误做法后,我们来谈谈如何正确的在聆听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去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首先,我们要改变心不在焉的态度,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讲话。
当你的孩子找你倾诉时,你要马上放下手头的事情,认真地听孩子说。全神贯注的聆听,这个动作本身,就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尊重的,被需要的,被在乎的,他们才会愿意把自己的困难、感受告诉家长。
其次,在聆听的过程中,你要认同孩子的感受,而非直接给出建议和帮助。
当孩子向父母讲述自己的遭遇,你既不要给出一大堆建议,也不要随意指责,而是先用简单的 “哦”“嗯”“我知道了”回应孩子, 做到只参与,不干涉,先让孩子说完。这样能够鼓励孩子充分地表达,不仅能让他发泄情绪,还能整理思路和感受,从而自己找到解决办法。这比父母直接告诉他该怎么做要好的多。
如果在倾听的过程中,你能把孩子的感受恰当地描述出来,表示对孩子感受的认同,更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孩子而言,最亲近的父母能认同并且理解自己的感受,孩子会觉得父母是站在自己这边的,是懂自己的,让孩子非常有安全感,这个时候他们自然就不会再去隐藏自己的感受,而是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讲出来!
还是前面的例子,孩子心爱的小金鱼死了,爸爸觉察到孩子很伤心,并对孩子说:“小金鱼死了,你一定很痛心吧!”用“痛心”这个词将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孩子而言,这是一个信号,这说明了爸爸妈妈能够理解我的感受,我说的话得到了回应,孩子就愿意继续和家长倾诉。
那当我们认同了孩子的感受之后,又该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呢?这个有一个小技巧,就是用想象的方式来满足孩子的愿望。
当孩子想要什么东西,但我们没有办法满足时,很多家长只会解释为什么不行。但越解释,孩子越不听。这时候,是不是觉得孩子无理取闹?
比方说,家中薯片吃完了,妈妈解释说“那是垃圾食品,不能吃太多!而且现在超市关门了,也没有地方买”孩子可能不听,一直喊着我要!我就要!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呢,孩子心里也清楚,这个要求无法实现,但情绪上却接受不了,需要找个发泄的出口,在家长的眼中这就成了无理取闹。
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就不是盯着孩子表面的物质需要,而是关注孩子的情绪需要。意识到这一点,事情就比较好处理了,你可尝试借助想象来满足孩子的愿望。比如妈妈可以对孩子说,真希望我是一个大魔法师,能够给你变出一大堆薯片出来。这样子,孩子虽然还是不能够得到薯片,但是他的情绪被安抚了,也就不会再接着哭闹了。
前面这四种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聆听孩子的倾诉,从而让他们更愿意和我们交流。但是,比语言和倾听技巧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如果没有和孩子产生共情,无论我们和孩子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慢慢的,孩子内心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只有认真的听,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与孩子产生共情,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也才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不过,在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过程中,光会倾听是不够的。父母的角色决定了我们要对孩子言传身教,而不能任之由之,而所谓言传,就是需要我们通过话语来教育孩子,所以我们还要学会如何表达。因此,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第二个重点: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首先我们来谈谈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听话。
我在前面有提到,家长们面对孩子的捣乱,比如地板脏可还是要在上面滚来滚去,就是不要洗澡,就是要把饭弄得满桌子都是,就是要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到吃饭的点了可就是还要看电视,就是不愿意做作业……等等,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我们每天为孩子操碎了心,可孩子却把自己的话当成耳旁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呢,这是因为父母和孩子的需求不同导致的。我们要求孩子至少在外表上要做到讲卫生,守纪律,懂礼貌,循常规,但孩子并没有真正认同,这些事对他们来说并不是自己想做的,只是父母要求做的。于是父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孩子的敌人,一方面总要他们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比如让他们洗手啊,冲马桶啊,快去睡觉;同时不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比如别用手抓东西吃啊,别玩水啊。而当父母成为了孩子的敌人,孩子自然不愿意听父母的话了。
了解了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听话,我们再来说说如何让孩子听话。
对于不听话的孩子,大多数的父母都是一开口先给孩子定了性,你不听话,然后一通指责。比如说训斥孩子,“你怎么回事,还不关灯”,又或者威胁孩子“再敢怎么样怎么样,我就给你好看”。再或者,长篇大段地讲道理、分析,直接把孩子说晕。
这样的做法或许当时起了一定作用,但实际上治标不治本。不信的话,你可以换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来思考一下,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可能有的孩子会逆反,比如说“我才不听你的呢。”有的孩子可能会自我怀疑或否定,比如觉得自己真笨。有的孩子会产生心理负担,认为都是自己的错,有的孩子内心甚至会产生怨恨、埋怨等情绪。
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并及时疏导,这些不良情绪可能压抑在孩子内心成为心病,也可能爆发出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所以,要想让孩子听话,父母不应该当孩子的敌人,不能以权势和暴力控制孩子,而应该尊重孩子,不伤害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对待具体事情上,父母要做到的不是纠结于孩子错的方面,而应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有用信息,激发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能够自觉地配合父母,而不是用命令的口吻,让他做这不让他做那。
那么家长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合作呢?这里啊,小雅为大家提供五个技巧。
第一个技巧是将看到的事或问题描述出来,做到对事不对人。
比方说孩子忘关水龙头,澡盆里的水要满出来了。妈妈不要指责孩子“不负责任”,而是就事论事地告诉孩子“水快满了”。
孩子上完厕所,忘了关灯。妈妈不是跟孩子说“跟你讲多少遍了,上完厕所要把灯关掉。”而是向孩子描述这样一个事实:“厕所的灯开着呢。”
你要知道,对孩子来说,他们本身并不喜欢听说教或长篇解释甚至指责,因为他们只能感受到父母生气、责备的情绪,却无法从中抓住关键信息。很有可能父母在一边气得火冒三丈了,孩子还不知所措地疑惑,“妈妈到底在气什么、想要我做什么呀?”
所以啊,我们要学会向孩子描述事实和问题,这是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知道他应该做些什么。
第二个技巧是给孩子提供信息。
父母要引导孩子配合自己,那么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些信息,引导孩子跟父母关注同一件事。一味的指责会让对方产生心理压力、会有愧疚感或反叛情绪;但提供信息却不让会对方产生心理负担,还能让对方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
比如说一盒牛奶没喝完,被扔在桌子上。妈妈大吼:谁喝完牛奶没放回冰箱?孩子只会一声不吭,吓的缩成一团。
而当我们不追究责任,而是提供一个具体信息说,牛奶不放回冰箱会坏掉的。
孩子既不会产生心理负担,又能自己知道“牛奶要放进冰箱,不然会坏掉”。
很多时候孩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是由于贪玩或者偷懒,而忽略了。这个时候,你可以用一个词来提示孩子,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该做什么,而不是下单命令让孩子去做。
比方说你的孩子养了一条猫,却总是不管它。你很生气地批评他:“没养猫之前你答应好了要每天喂的,可是我已经第三次提醒你喂了……”
面对这样的指责,孩子要么生出反叛心理,偏不喂。要么在你的威逼之下,战战兢兢去喂猫。久而久之,喂猫这件事,就不再是他原本该做的事情,而是被父母命令要做的事。与其如此,不如言简意赅地给予孩子提示,比如就说:宝贝,你的猫。这个时候,孩子会自己意识到,“哦,我的猫饿了,我该喂它吃饭了。”
当然,我们做父母的,也有自己的脾气,尤其是觉得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很容易气急败坏,没办法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那该怎么办呢?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能一味的对孩子生气发泄。日常可以做一个小小的练习,当孩子惹你生气时,你可以对孩子说出你的的感受,但不要指责甚至打骂孩子。比如,孩子拉扯你的衣服,你很生气,你该怎么办呢?发泄一通吗?告诉孩子“别拽了,真讨厌”吗?不,你可以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我不喜欢别人拽我的袖子。”也告诉孩子你想要他怎么做,那么孩子有事的时候,可能就会按约定拉拉你的手,或是碰碰你的腿了。
其实,父母在反复地述说一件事情而没有引起孩子重视的情况下,就需要警醒了:是不是我的方法不对呀?是不是我没有表述清楚呀?要知道多次反复不被重视,其实父母内心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负面情绪了。若是这时不及时刹车,等待孩子的可能就是劈头盖脸的责骂了。
如果你发现实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没办法好好说话,一说话就杠上,这里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写小纸条。
文字是无声的语言,能够过滤掉很多无关的干扰信息,比如父母的负面情绪,还能把孩子的注意力放在事情本身上。比如孩子总是将房间弄得乱七八糟,父母与其追在身后不停地收拾、发牢骚外,不妨在醒目的位置给孩子留张条:“玩具玩完了要收好。”
这个方法不单单适用于小孩子,就算对大一点的孩子一样有用。当遇到难以当面沟通的问题,你可以试着给你的孩子写一封信。这对你的孩子而言,不仅给了他一个沟通的桥梁,也给了他一份信任,孩子自然会高度重视。
最后啊,小雅要强调一点,比起这些沟通技巧,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否重视孩子的感受,是否感同身受,是否理解、尊重孩子等……父母只有在认可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改掉不好的育儿态度和方法,摸索学习新的有效技巧,并在育儿实践中长期坚持,才可能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要知道,与孩子好好说,目的不是让孩子听话,而是让孩子能理解父母、听懂父母,并触动、感染孩子,激发他们自身的能量,从而更好地成长。
好了,今天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就到这里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书中的精华吧。
第一点我们讲到了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首先我们指出了在倾听的过程中,家长们经常犯的三个错误,即倾听的过程中心不在焉,过多的提问和建议,并且否定孩子的感受。之后针对性的给出了四个技巧。只有在倾听的过程中,全神贯注的投入,并且认可乃至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才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把家长当成一个什么都可以讲,什么都愿意讲的朋友。
第二点我们讲到了如何说孩子才肯说。在这部分,我们首先分析了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听话的原因,即我们和孩子的需求不同。之后我们探讨了如何让孩子听话,那就是让孩子学会和我们合作,主动的去做什么,而不是命令他们做什么不做什么。最后我们给出了引导孩子合作的五个方法,也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到客观描述事实,明确告知孩子该做什么,也可以用一两个关键词提醒孩子,或者给孩子写小纸条。
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都普遍经历一个与父母“分开”的过程。这个过程里,孩子对“隐私”极为看重,虽然在同一屋檐下,但他们不会像孩童时一样,百分百将自己袒露在父母面前。这个时期如何与孩子沟通就真的成了一门艺术。既不能像孩子小的时候一样,要求孩子事事报备,否则很可能养出个“巨婴”;又不敢听之任之,缺乏引导,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价值观并未成形,缺乏引导可能酿成大祸。而想要管好自己的孩子,关键就在于学会如何和孩子交流。希望大家听了今天的内容,都学会如何和孩子沟通,构建更融洽的亲子关系。
以上就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的全部内容,恭喜你又看完了一本书,期待下次再与大家分享好书。